醫師夢碎 靠藝術找回人生

 |2014.05.02
4093觀看次
字級
精神科醫師薛耀庭患罕病後,行為和思考能力漸退化,他靠藝術治療輔助復健,發現以前沒注意的世界。 圖/歐陽良盈

【本報高雄訊】醫師薛耀庭二十一歲患罕病「多發性硬化症」,行動和思考漸退化已無法擔任醫師,夢碎後他絕望跌入谷底,藉藝術治療和復健重新找回生命價值。

今年三十六歲的薛耀庭就讀台大醫學院,擔任住院醫師一年多時發病,思考、行動和語言能力都逐漸受到影響,「像野獸的聲音」,他說自己當時選擇精神科,曾經一次和家屬和病患會談時,完全無法控制自己語言能力,發出的聲音聽起來就像嘶吼的野獸。但病患和家屬還是禮貌性的向他道謝,說聽懂了他的解釋,當時他就明白,自己已經無法再當醫師了。

「上帝在警告我」,薛耀庭成長過程順遂,他說自己在發病前,總是認為生病「只要聽醫師的就會好」,埋首課業的他也不了解外面的社會,看不到自己熟悉的環境以外的世界,發病後他才體會,人生中很多事都不是理所當然的。

「走路會跌倒、腳麻沒知覺……」發病初期,正要投入醫師行列的他沒有警覺,家裡也沒有病史,「以為只是太累了」,接著開始無法走樓梯、騎車,思考、記憶和語言都失衡,終於徹底打擊了他的醫師夢,覺得自己必須放棄了。

他回到高雄老家並考取高醫性別所,但「念了四年都寫不出論文」,疾病的影響讓他無法思考和推演,一路就讀第一志願學校的他終於明白,以前在班上成績不好的同學不是不認真,有時候認真了也未必能完成學業,終於「看到以前看不到的世界」。認知自己無法再念書,他放棄學業改朝其他領域發展。

「拿起筆,你的作品充滿你的記號。」藝術治療師指導薛耀庭在畫裡釋放情緒,從顏色、筆觸和下筆力道「閱讀」他的心聲,協助他轉換心情面對夢碎後的人生。

薛耀庭歷經醫師、患者和復健者等角色,對不同身分都有體驗,他將自己患病後透過藝術治療的繪圖和創作空間發表,和裸體藝術者阮仁珠、裸體畫家吳素蓮、女權藝術者王玉琴等人,十一日前在高雄「院子劇場」舉行免費聯展,分享對抗罕病的心路歷程和人生心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