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婕綾/苗栗縣僑成國小六年甲班
還記得,那一天是我第一次深入思考自己的脾氣。我因為飲料被妹妹打翻而大發雷霆,又因為妹妹遲遲不肯道歉而哭鬧不休。
媽媽把我和妹妹訓了一頓,媽媽對我說:「生氣只是拿別人的錯來懲罰自己。」我突然發現,媽媽似乎很不能接受我這種行為,於是開始認真的想了想這句話,卻仍是一知半解,只隱約記得媽媽當時無奈的表情。
直到某個下午,坐我前面的同學一直搖椅子,撞到我的桌子,我受不了,氣得大聲和他理論起來。老師過來問道:「為什麼要生氣呢?」我敘述了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老師說:「那是他的錯,你其實不需要生氣的啊!」這時我才恍然大悟──根本不必為了別人的錯而生氣,這樣不就是拿他的錯來懲罰自己嗎?頓時我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我在心裡默默咀嚼這句話,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因此我愈來愈少發脾氣,而每當我感到不開心、皺著眉頭的時候,我就會想起媽媽的這句話,眉頭也就自然鬆了下來。漸漸的,我甚至發現我的人緣變好了,大家更樂於和我親近,這句話對我來說,可謂影響深遠啊!
「生氣不過是拿別人的錯來懲罰自己。」誰都不喜歡被罰,更別說是自願的了,所以別再生氣了,與其因為一些小事而煩悶一整天,不如接受他人的行為,笑著面對事情,不是輕鬆多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