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洪貞
上個周末,九二高齡的世伯為了慶祝結婚七十周年和九十二歲的生日,特別在劉家「彭城堂」三合院前擺桌宴請所有出嫁的女兒。
很多堂姐妹都已經好多年沒見了,所以大家都很開心並期待聚會的日子。當天世伯除了以一般的辦桌方式,準備了豐富的佳餚外,還希望我們這些姐妹們一起搓湯圓,象徵家族的團圓及家戶的圓滿。
世伯是個很傳統又很開明的長輩,育有三男一女,也都已經成家立業了。為了公平起見,每個媳婦娶進門之後,世伯夫婦都會詢問媳婦的意見,看她們是否願意住在家裡?孩子願意住在家裡當然最好,不願意要在外購屋自住也行,而且只要是第一次購屋,他都會提供五百萬的頭期款,兒子女兒都一樣。
結果大媳婦和三媳婦都搖頭表示不想住在家裡,因為她們覺得跟老人家住,不自由又要做很多家事,還是上班好,有周休又有年終獎金。只有二媳婦覺得公婆年事已高,沒有親人在身邊照顧不放心,於是她願意住在家裡並辭去工作,照顧兩老。
世伯為了感謝她,每個月付她上班時的薪水,雖然二兒子和媳婦認為和父母同住是應該的而拒領薪水,但世伯夫婦卻認為媳婦願意放下工作,已是非常難得,不能太過虧待她。
或許是因為這樣,大媳婦和三媳婦頗有微詞,覺得公公不公平,卻又不願意和長輩同住。那天午餐前,世伯特別交代廚師,多準備一些搓湯圓的米糰,並把多出來的米糰,讓我們這些姪女媳婦們捏捏糯米人。
一開始我不知其用意,只覺得我們又不是小孩子愛捏黏土,為什麼有這個餘興節目?但大家還是順從地低著頭,忙著又捏又搓,每個人都覺得糯米人的手腳比例和身體胖瘦很難拿捏,真的要「做好一個人」很難ㄟ。
這時,站在一旁的世伯露出了慈祥的微笑,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世伯要我們從捏糯米人當中體會「做人難」的道理。從他身上,我看到了老師沒教的智慧,原來長者如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