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節目主持人、專欄作家吳若權。 圖/本報資料照片
【人間社記者薄培琦台南報導】佛光山南台別院「二○一四人間佛教系列講座」,日前邀請暢銷作家、知名電視廣播節目主持人吳若權,主講「我在《心經》裡學到的人生道理」,這是他所寫的第一百本書,意義非凡。吳若權表示,因為父親往生佛事的因緣,他發現自己自然會讀誦經文,後來體會到眾生都可以透過對《心經》的了解與實踐,重新找到自己。他期盼透過《心經》,給世界獻上更隆重的祝福。
吳若權指出,《心經》一直在講空無,若能看到宇宙的實相,便知「無」並非完全沒有,這是佛教的「直觀」。他提出兩種觀法:潛水法和鳥瞰法。潛水法是深入潛意識,猶如潛入寬廣寧靜的深海,當中其實沒有情緒波動;鳥瞰法則是不同角度的觀察,「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在「實踐」中改變生命,看透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的本質,煩惱從何而來?他對空無的體會是「見有不貪愛,見無不恐懼」,這樣自然心無罣礙。
慈悲的起點
「慈悲從最基本的同理心開始,當不再抱怨時,就是開始!」吳若權讀《心經》,感受經文處處對他「溫柔一擊」。他感性分享,同理心的對象包括自身,他問在場聽眾是否接受自己、喜歡自己?要放下煩惱,先從接受自己著手,從修正自己的想法、行動用心。自身改變愈多,愈能影響別人。
講座尾聲,吳若權邀請大家一起學習《心經》的教導,學習真正的慈悲,無條件付出,沒有任何期待地對人好。他分享自己在《心經》裡學到的四件事,其一是不斷向內自我覺察,向內看自己,幸福不能比較,五蘊皆空,都是幻相。其二為學習臣服,百分百接受生命的一切,人生的圓融,就是有一天原諒了對方,原諒了自己。其三講到中立,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既然甚麼都沒有,就要中立,維持對萬事萬物的客觀。最後是不斷精進、不斷利他,為別人著想;活在當下,放手祝福,活得像雲一般自由。
吳若權對《心經》的體會感動許多聽眾,散場後許多人紛紛請他簽名並要求合影,他亦親切地一一滿大眾所願。
另外,明晚在佛光山新竹法寶寺,吳若權將為有緣聽眾暢談《心經》教他的種種。
相關聽講資訊可電洽:○三—五三二八六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