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自然修好中 再讀吳晟《守護母親之河 ──筆記濁水溪》

文/莊芳華 圖/fuhoren |2014.04.02
1308觀看次
字級
社會利益的流動,牽動政治政策的走向,只顧眼前即刻性利益、不計後果。每一項為了「經濟發展」的開發行為,總讓人質疑其背後,是否又銜接了一波又一波炒熱地產、炒高房價的生意考量?眾生依存的大地之水,成為政商間,隨便買來賣去的熱門商品。一紙土地徵收令,連弱勢者的生活家園也一一流失。 圖/fuhoren

文/莊芳華

3

社會利益的流動,牽動政治政策的走向,只顧眼前即刻性利益、不計後果。每一項為了「經濟發展」的開發行為,總讓人質疑其背後,是否又銜接了一波又一波炒熱地產、炒高房價的生意考量?眾生依存的大地之水,成為政商間,隨便買來賣去的熱門商品。一紙土地徵收令,連弱勢者的生活家園也一一流失。

所謂弱勢者,指的是反彈力道最小、最容易下手的族群聚落。不只是非利益主流的人民,還包括最終可能被撲殺、導致滅絕的獨特生態群,以及被主流觀點所輕視、再也回不去的在地文化記憶和土地原生風貌。

賣棉花糖的人,把甜甜的小糖粒放進機器,加熱迴轉之後,可以膨脹成體積數百倍的棉花糖,價值暴漲。台灣政客深諳棉花糖原理,數十年來不斷啟動開發機器,吞掉土地、吸噬水源,翻轉成財團商賈們膨脹虛誇的財富。聯袂運轉的歷程當中,眾多國營農地、私人良田、保安林地、生態保育地、地表水資源,像原生大地的甘美糖粒,一一被襲捲吞沒。

齊柏林的《看見台灣》紀錄片終於上市公演。多少人,包括主掌台灣發展決策的政府官員們,在戲院中感動到熱淚盈眶。我們寧願相信,這些政府官員的眼淚是真情,我們也寧願信賴,主政者對台灣土地,願意善盡守護責任。然而,看看台灣土地上,長年循環不已的禍害,就能了解導因於誰!

4

森林的樹根本是大地最安穩的水庫 ;當台灣原生千年巨木群,幾乎開採殆盡後,汩汩潺潺源頭水已不再,然而為了開發需求,用水量卻俞來俞大。行政院經濟部水利署以下設有十大河川局,專職控管全台灣各大小河流水資源的探勘與分配。政府年年大筆預算,由水資源單位進行水源探勘,開發水庫、建造壩堤、攔水、截水、引流,供水給工業園區;更多工業區像鬆軟的棉花糖一樣膨脹起來,水量當然左支右絀,只好埋入大量引水涵管來應付。

橫來豎去的水泥大涵管,挖開山林肚腹,穿越數十公里山脈取水;為了搶地,縮小河道行水區、截斷蜿蜒曲流取直通;地表水不夠,那就得抽沙鑿井、裝設高壓泵浦,寅吃卯糧汲取深層地下水。千千萬萬冷硬水泥渠道,彷如惡魔伸出枯骨嶙峋手指,勒緊河川脖子,涓滴吞噬河川水。福爾摩沙大地,從高山、平原到出海口,水泥溝渠從地底連結到地表,形成網絡狀水泥長城,那是空中俯拍,也無法看見的地底真相。苦心大營造的「水利」建設,讓台灣每年百分之九十的淡水,沿水泥渠道入海流失,加劇「水害」。終於,河道不再天然,曾經迤邐的清清溪流,已經成為夢中不可得的奢侈想望。

5

日治時代,由民間組織形成的農田水利會,職掌農田灌溉、埤圳維修之管理,終戰後,繼續以民間自治團體而存在,法律授權得以向農民收水租。早年的農田水利會按土地面積比率,向農民徵收水租,去建築「水利工程」。有些農民的農作遇到天災收成太差,沒有錢繳交水租時,水利會亦可透過地方法院向農民催討。直到一九九一年,農民的水租改由農委會專款補助農田水利會,農田水利會成為政府的公法人機構。

全台灣農田水利會資產究竟有多少?網路上我只能查到農委會於一九九二年的調查報告:「全台灣有十七個農田水利會,擁有土地面積多達二萬五千九百七十九公頃。土地價格總值(那是一九九二年時的估算)超過數千億元。尤其台北市的七星、?公農田水利會,位在都會區,土地價值最高,台中農田水利會的土地價值也相當可觀。」「除了土地資產驚人,農田水利會所儲存的基金高達一百七十九億元,若再計入地上建物價格,總值也達一百八十一億元。」農田水利會掌管各大水路,包括導水路、幹線、支線、分線、中小給水路及排水路約六萬七千條,總長約六千七百萬公尺;重要設施諸如攔水壩、渠首工、水門、渡槽、水橋、跌水工、暗渠及量水設備等,共計有約十八萬座,灌溉轄區約371,233公頃,私設埤圳約十萬公頃。(資料引述一九九五年四月號《遠見雜誌》的統計,將近二十年來加速開發的建設,更難以估算。)農田水利會掌管著地方水源,二○一一年,彰化農田水利會與中科局協商,動念繼續出售農用水給中科園區,引發荊仔埤圳沿岸溪州、竹塘、埤頭、二林等鄉鎮農民長達兩年的護水抗爭行動。

今天濁水溪河床嚴重漠化,地表水不足,農田水利會鑿深井、抽取大量「深層」地下水;農民無水灌溉也跟進,抽取小量「淺層」地下水,解農作之渴;大地荒漠,究竟誰是元兇?一九○一年,日本政府將莿仔埤圳歸入公共埤圳管理,成為全台第一條官設埤圳,主渠道與網絡狀的分支相當完整,一百多年來灌溉了南彰化平原一萬八千八百五十公頃農田,生產出優質濁水米、蔬果,讓南彰化平原成為得天獨厚的富庶糧倉。目前台灣人民所需求的糧食,有百分之七十仰賴進口而來,彰南平原的肥沃農園,是讓台灣糧食自給率守在百分之三十的大功臣。日治時期興建的莿仔埤圳,是以河床溪石、靠人力一塊接一塊,交錯相嵌、砌合而成的石?斜坡。圳溝內曾經有多少魚蝦、貝類乃至水蛇,在石頭的隙縫間產卵繁殖,然而,一次又一次的水利工程,早已讓圳溝成為生命無法存活的水泥渠道了。現在他們繼續在切割百年古圳的V型斜坡狀護堤,繼續把圳底挖深、圳堤升高,把行水道寬度縮減,用鋼筋混凝土,拱建出三面封鎖,兩壁垂直的(待續)U型圳堤!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