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工地圍籬多半都只是以鐵皮直接搭設而成,近年來,台灣許多工地不約而同採植物盆栽綠籬做美化,五顏六色的植物組合在盆栽裡,增加了鐵皮圍籬的美感,也提供都市更多的綠意和大自然氣息。
但我看見一個殘酷的事實,這些被掛在圍牆上的植物,有的不曾澆澆水。更慘的是圍籬一旦撒除,生命也隨之終結。
站在施工單位的成本考量,為盆栽澆水要增加人工支出,耗費水源也可觀,鐵皮和支架會回收利用,盆栽成本低廉,施工完畢便當垃圾運走。
和工地植生圍籬類似的還包括樣品屋、大型展覽會場的布置,為了營造美感,大小盆栽植物布置得有如園林,當商品完銷結案,或展覽告一段落,一陣鎯頭大 ,園林瞬間化為植物墳場,令人不忍卒睹。
我想再強調的是,既然種了它,就應給它水份,讓它活命,這是最起碼的慈悲。
如果業主無意回收,何妨公告開放民眾領養,既可敦親睦鄰,也讓植物得以活命。
更進一步聯想,難道不能以類似植物交換中心、植物銀行或植物出租中心的平台,由專業人士照護,並調節供需,互通有無,使用者必可節省成本。
重視綠美化環境是可喜現象,大量造成植物枉死卻形同殺生,弄巧成拙,為德不卒!
邱傑(桃園縣/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