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回應反服貿遊行訴求,行政院發言人孫立群昨天表示,閣揆江宜樺已責成由國發會評估召開「經貿國是會議」的可行性及辦理方式,另陸委會已研議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最快於周四向行政院會提出。但占領立法院的學生代表林飛帆表示,他們要的是公民憲政會議,應由公民團體召開;兩岸監督法制化,他們希望的是由民間版的草案,優先付委審查。內政委員會召集委員張慶忠二日、三日將安排聯席會,逐條審查服務貿易協議。
「兩岸協議監督法制化」在陸委會主委王郁琦上任後已建立兩岸協議國安審查機制,新的草案一旦周四經行政院會通過並送立法院,將成為相關法案的第十個版本。據了解,新草案會將國民黨先前提出的監督四原則入法,並納入陸委會已訂定的國家安全審查機制;也就是在兩岸談判簽署協議前,將有兩道關卡,第一道關卡先針對國會與公眾溝通,讓相關資訊更透明並爭取支持;第二階段則是進行國家安全的審查。
據了解,雖然有人主張應仿傚美國,讓國會議員也能參與協議或條約的談判,但相關部門研究,美國國會議員參與談判有美國憲法的支持,但包括中華民國在內的大部分其他國家,對外締約談判都屬行政權,移植美國模式到台灣將有違憲及憲政混淆的疑慮,因此監督條例的立法方向,仍是強化談判前的資訊揭露,及對國會與公眾的溝通,國會的實質審查仍是在締約後。
行政院長江宜樺昨天表示,針對學生訴求,研議召開經貿國是會議,最快周四定案。
至於為何不是直接回應反服貿學生要求的召開「公民憲政會議」?行政院發言人孫立群說,這次爭議的焦點在於經貿,「兩岸經貿互動」與「國際經濟區域整合」則是目前與未來都會碰到的問題,因此召開經貿國是會議比較不會失焦;憲政國是會議則暫不考慮。
馬總統昨天在總統府會見四十多位工商界代表也強調,學生最早訴求服貿逐條討論、逐條表決,這個訴求政府已同意;學生所提的建立兩岸協議監督機制法制化,陸委會已在草擬,最快周四行政院院會通過後,就可送立法院。
林飛帆表示,學生訴求的是公民憲政會議,應當由公民團體召開,邀請社會各界代表出席,「這和行政院召開的經貿國是會議不太一樣」。而兩岸監督法制化,目前已有民間提出的「兩岸協定締結條例草案」,由立委尤美女等人代表提案,他希望能讓該版本盡快送到委員會審查,學生仍堅持「先立法、再審查」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