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化水質+減碳 濕地宛如生態清道夫

羅智華 |2014.03.22
2035觀看次
字級
人工濕地可創造生物多樣性空間,成為城市親水、生態教育空間,又兼具節能環保效益。 圖/吳再欽、秦鴻志
人工濕地可創造生物多樣性空間,成為城市親水、生態教育空間,又兼具節能環保效益。 圖/吳再欽、秦鴻志
水、土壤、水生植物是構成濕地的三要素,也是許多鳥類、蟹類的生態樂園。 圖/劉學聖、胡靖宇、王郁婷
水、土壤、水生植物是構成濕地的三要素,也是許多鳥類、蟹類的生態樂園。 圖/劉學聖、胡靖宇、王郁婷
水、土壤、水生植物是構成濕地的三要素,也是許多鳥類、蟹類的生態樂園。 圖/劉學聖、胡靖宇、王郁婷
維護良好的濕地還可發揮生態教育功能。 圖/李府翰
人工濕地不但能用來改善河川汙染承載量,還可發揮淨化水質功能。 圖/環保署提供

水資源對我們有多重要?根據聯合國統計資料顯示,在這個世界上,每十五秒就有一名孩子因為不潔飲水而面臨死亡邊緣,截至目前,國際上仍有好幾億人口因為飲用水源遭到汙染,導致病從口入,引發痢疾、腹瀉等疾病。為了呼籲世界各國重視水資源的保護,聯合國特別將3月22日訂定為「世界水資源日」,希望讓大家了解水資源的珍貴,並懂得珍惜我們所用的每一滴水。

愛惜水資源的方式有很多種,像是保護濕地生態與妥善處理、淨化生活汙水就是方法之一。以台灣為例,行政院就結合內政部、環保署、農委會等跨部會之力推動「國家重要濕地保育計畫」,將全國各縣市的八十二個濕地納入國家重要濕地範疇中,其中有九個是屬於環保署補助縣市政府設立的人工濕地。

不過,一般人可能不曉得,濕地與汙水淨化兩者間其實存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以「人工濕地」為例,不但可用來改善河川汙染承載量,還能發揮淨化水質的功能,也因此讓人工濕地具有「汙水清道夫」的美稱。環保署水質保護處長許永興表示 ,由於目前台灣公共汙水下水道的普及率只有35%左右,雖然每年以3%的成長速度在增加,但仍緩不濟急。

為提升汙水處理的成效,環保署這幾年持續建置除污型人工濕地,至今已在全國打造了五十七個人工濕地,除有助於處理日常生活製作的汙水,亦可減少河川汙染的沉重負荷。

為何人工濕地可以有助於水質淨化呢?許永興表示,簡單來說,人工濕地就是師法自然生態的方式,在水岸旁種植可發揮水質淨化功能的植物,並以人為的方式在這些水域窪地的底部,鋪設一層層由土壤、砂、礫石混合而成的材料。接著再將污水導入後,透過土壤過濾,並讓比較重的懸浮物質或固體先在沉澱池進行沉澱,接著再透過密植區的水生植物進行吸收,並伴隨微生物分解機制作用來達到除汙效果,過程就像是幫汙水洗澎澎般,幫助這些生活汙水改頭換面、煥然一新,藉此達到仿效自然濕地的淨化水質功能。

不過,儘管濕地可扮演環境清道夫的角色,但很多人還是不了解濕地的定義究竟是什麼?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副研究員,同時也是七股研究中心主任薛美莉表示,「水、土壤、水生植物」是構成濕地的首要條件,也是缺一不可的三要素。 一般而言,濕地可泛指陸地與水域兩者間的過渡交會區,像是河口區、潮間帶、潟湖等都可算是濕地範圍。

簡單來說,濕地可大致畫分為沿海濕地 、內陸濕地、人工溼地等三大類型。其中沿海濕地顧名思義就是靠近海邊的濕地,會受到台灣海洋的鹽度影響,像是知名的紅樹林濕地就屬於沿海濕地,不但可防護海岸,還能抵擋暴潮,讓紅樹林濕地可發揮「天然屏障」的保護功能,可說是小兵立大功。而內陸濕地則是以河水或雨水為其主要水源,像是鴛鴦湖。而第三類的人工濕地,則是由人工方式興建而成的濕地環境,可用來淨化汙水。

水生植物現綠意 吸引生物作厝邊

值得一提的是,濕地不但能發揮水質淨化功能,還有助於減碳。曾有學者調查發現,種植在人工濕地四周的水生植物可藉光合作用來吸收二氧化碳,當水質淨化成效愈高時,也會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也會跟著提升。

不只如此,這些綠意盎然的水生植物,更是招潮蟹、鳥類、蝴蝶等許多生態嬌客在此棲息、賴以為生的「快樂天堂」,成為一個匯聚魚類、爬蟲類、昆蟲等多樣性生物的小小生態系。

薛美莉表示,由於濕地大多位於水域及陸域的交接地帶,因此含有豐富的營養鹽,可以匯集許多生物聚集,自然而然形成一個相互依存的生態環境。像是知名的國際保育鳥種─黑面琵鷺,每年定期從北方飛來台灣南部度冬,其主要棲息地就是在曾文溪口的濕地。

隨著國內環境保育意識提升,這幾年在政府公部門、環保團體與熱心民眾投入下,也創造出讓人引以為傲的人工濕地成功典範,像是每到周休二日就吸引許多人造訪的台北關渡自然公園,裡頭就有一個關渡心濕地,是許多愛鳥人士、親子進行野外生態觀察的賞鳥好去處。

然而,人工濕地雖可淨化水質,打造良好生態環境,但並非完工後就可放任不管,薛美莉指出,為維護濕地環境,人員仍需定期清理濕地內的淤泥,以免讓淤泥堵塞了水道,導致淨化成效不佳,可就喪失了當初設立人工濕地的美意。

閱讀金頭腦

濕地工程與科學

作者: 班.拉帕契/編

譯者:方偉達、施上粟、黃守忠 、楊勝崎、黃國文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13/10/01

濕地拼圖書

作者: 海生館

出版社: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出版日期:2005/02/01

WHY博士小學堂

Q:什麼是除污型人工濕地?

A:除污型人工濕地其實是仿效自然濕地的淨化功能,透過人工方式在水域窪地底層鋪設土壤、砂、礫石等混合而成的填料介質,並在水岸旁種植具有水質淨化功能的植物,將汙水導入人工濕地後,透過土壤過濾、吸附、沉澱、水生植物吸收及微生物分解機制等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有機物及懸浮固體,進而達到淨化水質的成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