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股市市值從二○○○年開始往下降,據全球證券交易所聯合會(FIBV)統計,十月台股市值在全球的排名跌到第十九名,大幅落後上海、南韓股市,台股長線發展令人擔憂。
FIBV資料顯示,一九九九年台股全球市值排名高居第十四名,占全球股市總市值的比率約百分之一點一七,遠超過滬股的第二十三名,也比韓股的第十七名表現優異。
二○○○年政權輪替,台灣對外政策趨於保守,致使資金外流與產業外移,從此台股市值排名一直退步,吸金能力也跟著走下坡;同一時期,南韓與上海則迎頭趕上,香港股市更因大陸國企股與紅籌股加持,市場規模逐漸擴大。
台股每下愈況,滬股與港股卻欣欣向榮,市場規模與交易熱度同步飆升,兩岸三地股市可謂冷熱兩樣情。證券市場人士形容,台股近六年來「關起門做皇帝」,與全球市場潮流脫節,體質愈來愈虛弱。
FIBV統計,滬股市值排名在今年八月首度超越台股,穾破六千億美元,且持續成長中;港股成交值也急速擴大,對台股市值倍數從一倍多成長至二點七倍。
同時,一度陷入金融風暴的韓股也鹹魚翻生,十月底市值超過七千億美元,排名躍居第十四,對台股市值倍數也擴大至一點五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