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中學社會科 去道德教育化

朱雲鵬(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 |2014.03.19
1655觀看次
字級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彰,國乃滅亡。」這句話真是智慧的結晶。對一個國家而言,道德太重要了。道德和法律缺一不可;如果一個國家只有法律,沒有道德,每個國民除了法有明文規定不能做的,其他均隨心所欲,為所欲為,這個國家非亡不可。原因很簡單,法律不可能也不應該涵蓋一個人所有的生活層面和細節,而且徒法不足以自行,有法律也不一定表示有法治。最後的結果必是無法無天,國家如何能不亡?

自從教育部早年把中學公民教育從「公民與道德」改成「公民與社會」之後,裡面的道德教育全不見了。二字之差,差之千里,教科書由原先做人應以道德為基礎的敘述方式,驟轉為個人適應社會規範的最低要求為遵守法律;順應教學時數及科目減少,其內容雜燴了社會學、心理學、政治學、法學、經濟學,國中小更包含歷史及地理,完全占領了道德的篇幅,可說是全面「去道德教育化」。國民應具備的基本知識真的需要涉及如此繁雜、深入的學術性議題嗎?還是僅為消滅中華文化傳統,不顧排斥地移植所有社會科學內容?

現在的中學社會科課本,既無禮義廉恥,也無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沒有「忠」的社會,對父母、朋友、職業均可以不忠,那就難怪有黑心食品了。沒有「孝」,難怪有人為財產而殺害父母。沒有「仁」,難怪救護車來了也不讓……依此類推。「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今天很多年輕人為所欲為,孰令致之?

或有人說,西方教育課本中,也沒有道德。但我們不要忘了,西方社會同時存在極強的宗教力量維繫秩序,如基督教、天主教、猶太教等。宗教和文化因素長期交互參雜,形塑成西方各國各自獨特的社會價值。本來台灣是中華文化中道德教育的寶庫,現在我們自己甘願放棄,而宗教約束力又不足。我們的子女就算會背政治、社會、經濟學的一些名詞,但全然不懂做人的道理,不知禮貌,不知信義,不知廉潔,不知恥辱,又有什麼用呢?不懂做人的道理,就算再有知識,也是社會的負債,眾人的累贅。

目前我中學教育中與道德尚有關聯的唯一科目是國文。那裡有一篇顧炎武的〈廉恥〉,還有一些散見中華文化基本教材。但隨著副科增加,目前的規畫要再砍國文課節數,中華文化基本教材的教學則要砍一半。另外,一○一課綱規定大考範文三十篇,比例不到應有百分之四十五之下限,〈廉恥〉極有可能被犧牲。如果這樣下去,有一天這些學生長大以後,無廉無恥,將導致社會崩壞。

我們希望教育部懸崖勒馬,勿做國家和民族的罪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