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用換車票的經驗,也能教小學生數學;搭高鐵、台鐵,也可以導入速度觀念」,曾獲選教育部青年署第一屆「青年旅遊志工」校園推廣大使的徐慈憶,從小就喜歡旅行,當選青年旅遊義工後,更走訪台灣偏鄉小學,與小學生分享旅行經驗。
教育部昨天下午舉行「關懷、服務、體驗系列活動」開跑記者會,宣布今年度「青年社區參與行動計畫」、「青年壯遊體驗學習」等七項活動開跑,現場也邀請曾參加「壯遊體驗」的徐慈憶、參加「社區參與行動」在澎湖推廣藝術展覽的吳念真和參加「社區工讀」而幫淡水漁會做觀光文案的陳映廷等七人分享經驗。
三十歲的徐慈憶六年前開始擔任青年旅遊義工,她曾登頂玉山主峰、泳渡日月潭、單車環台,當玉山角逐世界七大奇景時,徐慈憶還以全國最高票當選「玉山宣傳大使」;之後她將旅遊觸角延伸到國外,一個人到中南美洲,用台灣酷卡、有台灣l o g o的手機吊飾,跟外國人宣傳台灣美景。
回台灣後,徐慈憶開始走訪偏鄉學校,與小學生分享她的旅遊經驗,至今已累積三十多場講座。徐憶慈說,她會用旅行點滴來教學,例如用買、退車票教小朋友加減乘除,或是比較台鐵與高鐵速度的差別,讓小學生對旅遊產生興趣。
台大農經系學生陳映廷去年參加青年暑期社區工讀計畫,她和文化大學學生蔡宛諭共同為淡水漁會設計觀光文案,自己拍照、寫文案,做成中英文版的導覽手冊,還設計淡水漁會的酷卡、明信片等產品,不僅成功推銷淡水漁會,更在社區工讀計畫的成果競賽中,拿到社區產業組的北區第二名。
教育部青年署表示,今年度的系列活動已陸續展開,歡迎青年上青年署官網h t t p://w w w.y d a.g o v.t w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