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緒期間,台北城有五個城門可與外界相通, 如今「西門」已不存在。 圖/北市文獻會提供
【本報台北訊】今年是台北建城一百三十年,台北城是清代時期最後一座風水石城,也是唯一用優質石條所建的長方形城池,五座城門中,西門已在日治時期拆除,北市文化局為了重現消失的城門,將徵求創意,以「西門重現」為主題公開競圖,希望透過建築師、當代藝術家、設計師等各界人才合作,以創意藝術裝置,預定八月二日城慶日,在西門城門舊址旁重現昔日風貌。
台北市文獻會表示,一八八四年(清光緒十年)台北城竣工,是台灣最後由官方興建的城牆,也是台灣建城史上唯一的方形石城。因風水考量,台北城的五座城門與城牆相關位置,並非在城牆的正中央,例如,北城門不在北城牆的中央,而是位於最左側。
當年台北城以五個城門與外界相通,日本人以修築鐵路、改建街道為由,將所有的城門全數拆除,不過拆了西門後,因民意反彈,日總督府才改變心意,留下了還沒拆除的北、東、南、及小南門四個城門,但僅留存城門,城牆全都拆除。
隨著都市擴建,舊台北城樣貌早已不復見,而西門舊址位於台北市寶慶、衡陽路附近,靠近西門捷運站,如今車水馬龍。適逢今年一系列的台北建城一百三十周年系列慶祝活動,讓消失已久的西門城門,以創意藝術裝置方式,重現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