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泱汀
「阿媽,我吃飽了!」玲玲放下碗,跳下椅子,就要跑向門口,她要趕快出去和小朋友玩了。阿媽立刻叫住她:「等一下,玲玲!妳的碗裡還有飯,把它吃完再出去。」玲玲說:「阿媽,我已經吃完了啊!」阿媽拿起碗給玲玲看,說:「碗裡還有這麼多飯粒,妳怎麼沒吃乾淨呢?」玲玲大聲抱怨說:「那個飯粒根本夾不起來,剩一點點又沒什麼關係。」阿媽聽完,有些生氣又難過的說:「玲玲啊!祖先說『一粒米,百粒汗』,農夫在田裡辛苦耕種大半年,稻苗才慢慢長大結成稻穗,收成後還要經過很多瑣碎工作才能輾成米,真的很辛苦,我們怎麼能不珍惜呢!」玲玲知道自己錯了,輕輕說了一聲「哦」,又聽到阿媽繼續說著:「我們要惜福啊!不論颳風下雨或是大太陽,農夫都得下田耕種,每一粒米都是他們流下無數的汗水換來的,得來不易,所以我們要惜福啊!惜福!妳懂嗎?」以前的長輩為了教導小朋友惜福,會說「飯碗裡的飯要吃乾淨,否則男生長大會娶貓某(滿臉麻子的花臉老婆),女生會嫁貓尪(花臉老公)」,雖然是以恐嚇的手法來教導孩子飲食上惜福的道理,卻可引伸到生活的事物上,因為必須懂得萬物的珍貴不易,才會明白惜福的道理。
現在的人生活太富裕,經常為了求新而換掉還可以用的東西,比如手機等3C產品,不像古時候的人,總是讓一個物品發揮到極限的價值,等到完全不能用了,才會丟棄更換,「一粒米,百粒汗」說就是這樣的道理。小朋友,讓我們一起學習,懂得疼惜身邊的人事物吧!本單元同步於本周日的國立教育廣播電台「鄉土戀真情」趣味台灣話單元播出
14:05─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