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餘國文字 玩翻最後的晚餐

 |2014.03.06
1872觀看次
字級
 老師潘哲倫以名畫《最後的晚餐》為本,將十名宗教人物齊聚一堂,並以超過十種文字做底圖(左小圖),打破宗教與語言藩籬。  圖/張裕珍
 老師潘哲倫以名畫《最後的晚餐》為本,將十名宗教人物齊聚一堂,並以超過十種文字做底圖(左小圖),打破宗教與語言藩籬。  圖/張裕珍

 【本報苗栗訊】「近看是文字,遠看是一幅畫」,苗栗縣育達科大多遊系即日起至四月底,集結六位教師作品,展出「教師創作聯展—神話」,其中畫者潘哲倫翻玩名畫《最後的晚餐》,以十餘國的文字為底,點線面揉合出十名神祇圖像,近看遠看都有意思。

 育達科大多媒體與遊戲發展科學系分為「遊戲開發組」、「視覺創意組」,此次首度教師聯展,由「視覺創意組」白乃遠、周佳籐、張世明、許俊杰、陳慶駿、潘哲倫六位老師創作,讓學生學習觀摩。

 策展老師張世明說,聯展主題訂為「神話」,其意來自神話學大師喬瑟夫‧坎伯,喬瑟夫認為,神話是民族共同的夢境,也是人類集體思想的展現,「每一個神話都是一段英雄的冒險里程」。

 「神話」教師創作聯展即日起,在育達科大廣亞藝術中心的現代迴廊舉行,展出數十件視覺藝術創作,包含平面海報設計,及迎合趨勢的3D列印立體公仔,內容有山海經神怪還有宗教神話等,包羅萬象。

 其中一幅《眾神的對話》成場中焦點,老師潘哲倫以達文西畫作《最後的晚餐》為題,將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印度教等十名宗教人物齊聚一堂,走近一看,發現底圖由各國文字匯集而成。

 潘哲倫說,「神話」讓他聯想到宗教,於是發想將各宗教代表人物集合在一起,並運用文本概念,以中文、日文、韓文、印度文、英文十多種文字襯底,每句話意涵都是「我從哪裡來」,打破宗教藩籬。

 除平面海報設計外,其中老師周佳籐也以全新購置的3D列印機,帶領學生創作各式3D公仔,有暴龍、牛魔王等造型,周佳籐說,有了3D列印技術,「讓實體雕塑變成可能」,學生創作表現空間更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