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右二)二月二十七日在馬里蘭州對托兒所幼 童強調攝取蔬菜的重要。 圖/路透
美國政府二月二十七日提案,將食物營養標示「熱量」含量的字體放大,增列「添加糖」含量,並修改一份的份量,使之更接近一般人實際食用份量,這是二十年來美國政府首次大幅修改食物營養標示。
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和美國聯邦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二月二十七日共同宣布美國食品標示二十年來第二次改革,也是二十年來最大改革,納入最新的營養科學觀念,重要新增內容包括以粗體字標示熱量、使民眾清楚什麼叫一份(serving)、一件食品有多少添加糖(只有熱量,別無營養的「空」卡洛里)。
蜜雪兒配合她反兒童肥胖症運動的「讓我們動起來」(Let's Move)四周年,推出比現有食品標示法「對民眾更友善」的標示方案。
她說:「我們根據的原則非常簡單,就是說,父母或消費者走進商店,拿起一件食品,就一眼能看清楚那件食品對你家人是否有益。」
最快兩年後實施
新標示法將開放大眾評議九十天,最快兩年後實施;也就是說,廠商有兩年的時間更新標示。更新標示的成本預估二十億美元(約台幣六百億元),但帶來的健康效益估計達兩百億到三百億美元。
今天的消費者愈來愈留心食品標示。年初一項調查顯示,百分之四十二的上班族大多時候、甚至次次細看標示(前幾年只有百分之三十四),而且年紀愈長,愈在意標示。
美國的食品標示,民眾愈看愈糊塗,特別是什麼叫一份?一份又是多少熱量?依照新案,一罐二十盎司(零點六公升)的汽水,就要反映二十盎司汽水的熱量。現行標示顯示的熱量低得多,因為只反映一份的熱量,而二十盎司汽水是二點五份。
也就是說,有些食品,如冰淇淋(一份是半杯)、一包薯條、餅乾、鬆餅,以後標示的熱量可能比現在的標示加一倍。新法明確內容尚在成形,但可能大要如下:
●將養份分成各類quick facts(速描),如脂肪、碳水化合物、糖、蛋白質。
●飽和脂肪、反式脂肪、膽固醇、鈉、添加糖列入「避免過量」類。
●維他命D、鉀、鈣、鐵、纖維列入「足量攝取」類。
●鉀、維他命D是新項,因為調查顯示美國民眾攝取不足,維他命C、A則不再規定必列。
●脂肪的熱量是二十年前標示法的核心,今天專家對脂肪的了解遠逾當年,因此不再必要。
新案一大特點是接受營養專家多年呼籲,將現行規定標示總糖量,改為明列添加糖(玉米糖漿、濃縮果汁、白糖、紅糖)的比例,使消費者知道一件產品裡(水果、乳品)有多少糖是天然的,多少是廠商添加的。
根據美國農業部〈二一○一年美國民眾飲食指南〉,添加糖占美國人飲食所攝總熱量百分之十六。添加糖是「空熱量」,天然糖通常含有其他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