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融合技術大躍進,融合反應產生的能量,首度多於燃料觸發融合時吸收的能量;圖為內含有膠囊的環空器。 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核融合技術激盪出有朝一日乾淨能源可用之不竭的夢想,而長期以來尋求駕馭核融合領域的科學家,如今有了重大進展。
太陽與其他恆星都必須靠融合來產生能量,過程中,原子核必須融合,才能釋放能量;相對於融合的分裂,則是發展原子彈與核能的原理。科學家數十年來致力發展融合技術,但技術的發展,始終被「融合反應產生的能量不及融合過程所需的龐大能量」這座高牆擋了下來。
美國科學家現在表示,已在試驗中取得重大進展,克服了上述障礙。他們在《自然》(N a t u r e)期刊發表報告說,這是融合反應產生的能量,首度多於燃料觸發融合時吸收的能量。
研究人員將一百九十二道雷射光束射向寬度不到一根頭髮的一個點,產生的能量足以將一個裝填燃料的小膠囊,壓縮成原尺寸的三十五分之一。
他們去年十一月實驗時,融合反應過程持續不到十億分之一秒,卻產生了相當於兩個A電池的能量(約一萬A七千焦耳)。雖然這樣的能量「不大」,但根據團隊,多於過程中燃料消耗的約九千至一萬二千焦耳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