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品生起
前品說陀羅尼咒,以法守護人。此〈妙莊嚴王本事品〉敘述王前世本因之事跡。妙莊嚴王,即釋尊時華德菩薩遠劫之前身,夙具善根,但其中一世著於邪見,幾乎不能復聞佛法。賴其夫人及二王子勝緣之力,得以往聽《法華經》,重識本心,遂捨外道,仍住正見。本品敘此,既顯善友之力,亦顯示經典之力,故曰〈妙莊嚴王本事品〉。
二、題名解釋
妙莊嚴王的事跡,詳述於《藥藏菩薩經》,今將經要略說如下:
過去,某一佛滅後的末法時代,有四位比丘道德堅固,思維《法華經》,擇靜處努力修行。但每天須托鉢才能獲得食物,其中一人發願托鉢供養其他三位。有一次,那位托鉢僧看到大王威儀堂堂,其儀隊行列莊嚴,因而羨慕國王的威德,發願來世受此果報。
命終後,因善根功德力而生為國王,但果報逐漸衰減,最後生為小國王,信外道邪見之法,即是現今的妙莊嚴王。而所積聚的善根已竭盡,此次命終後,當墮惡道。
另,專心修行《法華經》的三位,命終之後,皆證得法華三昧。為使妙嚴王去除邪心、信仰正法,一位投生為美麗的淨德夫人,其餘二位為淨藏、淨眼王子。本品說此妙莊嚴王本事,因而有此題名。
三、兩子的神變
〈陀羅尼品〉的說法一結束,釋尊就宣說:
過去,雲雷音宿王華智佛在世時,有一個國王,叫妙莊嚴王。夫人名淨德,二子名淨藏、淨眼。華智佛想引導國王,而說《法華經》。但,國王信奉外道,兩位王子得到母親的應允,到雲雷音宿王華智佛的法座處聽《法華經》。於是,淨德夫人對二王子說,汝父妙莊嚴王信外道婆羅門之法,不輕易允許,但你們還是去吧。
兩位王子雖憂慮自己生於外道邪見之家,但為了使父王去除邪見,能前往雲雷音宿王佛之處,而現神變不思議之力,在空中從身上出水、從身上出火,示大身、小身,示現種種變化。妙莊嚴王看二子神力,心生歡喜,詢問跟隨何師,而有如此的神變?二位王子答說,所依止的是雲雷音宿王佛,所信之法是《法華經》。此時,妙莊嚴王因二王子的神變而信服,也到雲雷音宿王佛之處。(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