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文瑜(功文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莎士比亞說,好習慣會是我們一輩子的好僕人,而壞習慣則是控制我們的壞主人,所以,習慣的養成不可不慎啊!
朋友上個月帶四歲大的孩子到同事家吃飯,同事有兩個孩子,大兒子就讀國三,小女兒就讀國小六年級。在吃飯的時候,同事的女兒夾菜時不小心將菜掉落在桌上,朋友以為她會將菜撿起來,沒想到她竟視若無睹。朋友發現都沒人提醒她,以為大家都沒看到,便主動告訴她:「棋棋,妳夾的菜掉在桌子上了,要記得撿起來喔!」同事的女兒聽了不為所動,朋友也不好意思再說。
吃完飯後,朋友和四歲大的孩子順手將自己吃完的碗拿到廚房裡放。不過,朋友發現同事的兩個孩子都將碗放在桌上,之後便離開餐桌到客廳去看電視。朋友覺得很奇怪,他們年紀已經夠大了,難道連這最基本的事情都不會做嗎?朋友忍不住問起同事,同事無奈地說:「他們從小讓爺爺奶奶帶大,爺爺奶奶很寵溺他們,只要他們願意吃飯就好,這些生活上的家事都由奶奶一手處理,當時我心裡單純想著,只要有人做就好了,也沒想那麼多。不過,現在孩子大了,才發現我當初的想法是錯的。該孩子自己做的事,不管教導的過程多辛苦,都要讓他們自己去做,這對他們未來的人生有很大的幫助。不過,當我意識到這件事情時,為時已晚,每次吃飯都得緊盯著他們有沒有把飯吃完,有沒有把碗盤拿去廚房放。只要一不注意,他們就不會主動去做好這些分內的事情。我經常為了這些事情和他們鬧得不愉快,他們對我每天嘮叨這些事也感到很不耐煩,這些原本是他們分內要做的事,因為小時候沒有教好,長大之後要教就很難了,他們反而覺得是在幫大人的忙!」
聽到同事這番話,朋友心裡再次提醒自己,一定要從小讓孩子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好自己分內的事,這樣孩子才不會變成一個生活習慣差又不負責任的人。為了養成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朋友讓孩子從小學習獨立,當他會自己穿鞋時,朋友就不再幫他穿鞋;當他自己會穿衣服時,朋友會請他自己穿好衣服。在生活中,只要孩子能力所及,都會請孩子自己去完成。
雖然「讓孩子自己練習做這些事情」比「自己去做」花費更多時間,但是,朋友覺得剛開始多花一點時間讓孩子去學習及練習,當孩子熟練之後,父母就不需要再為這些生活瑣事而傷腦筋,因為孩子自己會把它做得很好。
除了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外,朋友也會請孩子幫忙分擔家務。剛開始她每天請孩子幫忙擦拭餐桌,當孩子能做好這件事情時,就讓他負責餐桌的整潔工作。
朋友認為,讓孩子從小學習獨立,做好自己分內的事,進而分擔家事,對孩子來說,是一項很好的生活教育,也是一種良善的品德教導。從生活中引導孩子做好分內的事是一種盡本分的義務,分工做家事則是身為家庭一分子的責任。
所以,當孩子剛開始學習獨立時,父母就要抓住這關鍵的時刻,好好花時間協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就如同莎士比亞所說,好習慣會是我們一輩子的好僕人,而壞習慣則是控制我們的壞主人,所以,習慣的養成不可不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