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九月,兒子到台北念大學,依學校規定,新生一律都要住校。他與三個室友都是高中同學,可以互相照應,但因兒子從未離開過家,我不免擔心他這個大一新鮮人,如何照顧好自己。
開學後不久的某天晚上十二點,我心血來潮進入他的臉書,看到他室友留言給他:「你在哪裡?」我心裡一驚,這小子這麼晚了還沒回去?又一則留言:「快點回來,我們要熄燈睡覺了!」我正想撥手機給他時,突然看到他的留言:「我在大便。」我不禁笑出聲來,原來他在宿舍裡呀!不過,這小子怎麼蹲廁所還在上網,難怪時常有人手機掉到馬桶裡。
但我也只是自個兒碎碎念而已,並不會看到臉書上有什麼風吹草動,就大驚小怪起來。這是因為曾有過刻骨銘心的體驗,讓我學會做個默默關心的媽媽朋友。
話說去年學測放榜,兒子跌破眾人眼鏡,考了滿級分。他的臉書瞬間被誠摯恭賀的留言塞爆,但一個他平日的死黨卻有點嘲諷地酸言酸語,讓我非常火大,要他不要再跟這種「見不得別人好」的同學來往。
一時喪失理性的我,完全忘記有位數學名師曾告誡我:「要與孩子的臉書保持若即若離的關係,沒事別回應,更別亂按讚,還要經常有意無意地透露:臉書好無聊喔!讓孩子無防備之心,否則孩子會封鎖你。」果然問題來了。我的義憤填膺非但沒有引起兒子的共鳴,還把我列為拒絕往來戶,害我看不到任何訊息。
對兒子如此大動作,我保持冷靜。假以時日,趁彼此心情都很好時,問他:「你臉書上的朋友都認識嗎?」他坦承:「有些是朋友的朋友,根本不認識。」我乘勝追擊:「不認識的人都可加為朋友,為啥養你十八年的老媽不能當你朋友?」他自知理虧,才重新加我為朋友,還不忘叮嚀我不要隨便批評他的同學:「人家考不好已經夠可憐了,您還罵他!」自此以後,「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正是我與兒子臉書的關係。做一個不出聲的旁觀者,透過臉書了解孩子的交友及生活,在遠方默默關心他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