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張亞中台大政治學系教授、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
國人用「假」字來描繪二○一三年。不只麵包假、橄欖油假,劣等米混充賣、乳酪餅沒乳酪,馬英九與王金平的握手是「假」,兩岸關係「先經後政」看來也是「假」。即使在二○一三年末,民進黨柯建銘提出「凍結台獨黨綱」,也不知道這究竟是真還是假,或即使凍結了,是否也是「假」?
不用主觀的評斷來看這件事,事實最會說話。從民進黨迄今為止發表過六次重要的決議文,來看看其台獨的立場有何異同。
一九八八年通過〈四一七決議文〉,稱「台灣國際主權獨立,不屬於以北京為首都之中華人民共和國。如果國共片面和談、如果國民黨出賣台灣人民利益、如果中共統一台灣、如果國民黨不實施真正的民主憲政,則民進黨主張台灣獨立」。這時認為台灣還沒有獨立。
一九九○年的〈一○○七決議文〉稱「台灣事實主權不及於中國大陸及外蒙。我國未來憲政體制及內政、外交政策,應建立在事實領土範圍之上」。「事實主權」說,表示還沒有法理主權,因此台灣也還沒有獨立。
一九九一年的〈台獨黨綱〉稱:「台灣本應就此主權獨立之事實制憲建國。但…應交由台灣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方式選擇決定」。這也表示台灣還沒有獨立。
一九九九年公布〈台灣前途決議文〉,稱「經過一九九二年的國會全面改選、一九九六年的總統直接民選、以及修憲廢省等政治改造工程,已使台灣事實上成為主權獨立的國家,依目前憲法稱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這是說台灣事實上已經獨立,不用宣布,只是暫時借「中華民國」這個殼。
二○○四年民進黨勝選,發表〈族群多元國家一體決議文〉,稱「終結了數百年來壓迫台灣本土文化和公民權利的殖民主義和黨國體制,一個由公民共同意志決定的新國家終於型塑完成」,並稱「台灣認同與中華民國認同都是對國家認同的表達方式」。這不僅主張已經獨立,更嘗試將台灣與中華民國畫上等號。簡單說,民進黨的論述已漸從「台獨」轉為「獨台」,不僅借中華民國這個殼上市,而且「登堂入室」以台灣取而代之。
二○○七年,陳水扁陷入貪腐醜聞,為了鞏固權力,又從「登堂入室」退回「借殼上市」,並認為這個殼不正常,再發表〈正常國家決議文〉稱「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但不正常(國際關係不正常、憲政體制不正常、國家認同不正常…),因此應早日正名,以『台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制定新憲法,並在適當時機舉行公民投票,以彰顯台灣為主權獨立的國家」。再次回到台獨黨綱。
從以上可以看出,有時說台灣要追求獨立,有時說已經獨立,有時說認同台灣就是認同中華民國,有時又說台灣的國家認同不正常。什麼時候提什麼主張,端看當時政治環境的需要。台灣是否已經獨立,也是民進黨說了就算。
我們了解,目前兩岸的法理現狀是治權,處於分治狀態。我們的治權範圍只在台澎金馬,並尊重中共在大陸的治權,但是兩岸對於主權宣示目前是相互重疊。民進黨其實只要說清楚,兩岸的主權宣示到什麼樣的關係就可以了,是單一?兩個互不隸屬?還是重疊?
「假」的食品傷害社會健康,「假」的行為影響社會道德,「假」的論述影響國家前途。國家大論述假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