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元旦,也是在馬來西亞遇難的台商許立民追思會的日子。他的二哥許立人伉儷昨日接受《人間福報》專訪,回想事情發生後遭遇種種困難,但也有貴人紛紛出現,讓信佛多年的他,覺得菩薩隨時都在,最要感謝的就是佛光山。另外,對於某些媒體的不實猜測和自以為是的剖析,他也首度對外說明。
【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許立民的二哥許立人仔細端詳著四十五年前兄弟合影的照片,心中滿是不捨。他說,弟弟許立民原本是快樂的陽光老宅男,「這一別,就當是新的旅程,我們祝福他走得愉快,想我們的時候再回來。」
許立人眼眶泛紅地說:「我們是眷村長大的孩子,家境不十分富裕,但是兄弟感情好,他(許立民)小我三歲,國中時有髮禁,理個大光頭,要合影時硬拿頂帽子戴。那時我高中,兄弟倆會手牽手一起上學。」
許立人的太太葉靜霞從旁補充,他們兄弟情深,房子都買在一起,彼此照應,「立民在上海工作,難得回來,都會住我們家;過年時,他最喜歡當莊家,要大家下注,因為聰明的他,總是有辦法讓某些人贏,討人歡心;對我們的孩子尤其好,不只為孩子量身訂作衣服,還喜歡逗我女兒笑,很懷念他的笑聲。」夫婦倆也強調,張安薇與許家人關係緊密,她與弟弟真誠相互扶持二十多年,比一般夫妻感情都要好,也特別駁斥某些媒體不實的陰謀論。
雖有困難菩薩都在
「在接到電話通知弟弟的噩耗時,我第一個念頭認為是詐騙電話,一來弟弟很懂得保護自己,二來從不與人結怨;直到看見新聞報導,才相信這件事;內心很無助,臨時哪裡找骨灰罈?又怎麼找法師?各式的公文、手續誰處理?」許立人談到當時徬徨情景,但過不多久,貴人紛紛出現,讓信佛多年的他,覺得菩薩隨時都在,「最感謝的是佛光山,從台灣、上飛機後到斗湖,安了我們的心;其次是始終陪伴的駐馬來西亞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一等祕書周啟宇與祕書李坤達,政府真的有在做事,而且很辛苦。」
在馬來西亞,認屍是最令人煎熬的時刻。許立人說,雖然現場一灘血跡觸目心驚,但拉開屍袋崩淚的剎那,看到弟弟安詳的臉孔,不禁尋思:「他是不是走得沒有痛苦?如果能這樣,也算不幸中的大幸。」望著度假村美景,他心中浮現王勃的〈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他想,這麼讓人忘憂的美景,真像弟弟會選擇的地方,然後默念:「老弟啊,二哥來接你回去了,不要罣礙,從小二哥就看你長大,跟二哥回家吧!」
許立人回憶,返程有些插曲,例如確認大體後,骨灰卻無法帶進飯店,沒多久發現旁邊有間地藏菩薩廟可安置,「好像菩薩什麼都想到了,祂真的在幫我們,也因為想到星雲大師常說的:『有佛法就有辦法』,讓我們從開始的無助到能接受、面對。途中,張大公獲知妹妹需要他,警方要他趕回去,我們也能釋懷地對他說『已經發生的就發生了,救人第一,你快回去』。」另外,驗屍前斗湖佛光寺辦了一場法會,一路上法師在他們忐忑時都給予安慰:「不要罣礙、不用匆忙,我們會處理。」

祝他遠行一路順風
入境回到台灣時,許立人有個小小的心願,希望能在弟弟護照上蓋章,表示弟弟已經回到了家,而海關人員也相當配合,讓許立人感慨台灣社會好人多、好事也多,只是這些大部分媒體都不報導。他說:「電影《看見台灣》中,工廠汙染河川,不肖媒體則汙染台灣人的善良忠厚,但工廠可以關,媒體能嗎?」
身為家屬,正是因為對媒體反感,才不願受訪,怕被刻意大作文章,「沒想到不受訪反而引來諸多猜測和自以為是的剖析,既然媒體要我們出來講話,我就選《人間福報》和《人間衛視》露出,至少不會扭曲我們想說的。」
訴完連日感受,許立人說:「這是我最誠實的告白。」六十年兄弟情感,他千里收屍,本來以為會「無處話淒涼」,結果受到菩薩不斷的照護,因此處處感恩,也希望悲傷終結。在元旦這天,家人為許立民舉行追思會,但願把弟弟陽光、給人溫暖的印象展現出來,既象徵他一生一世愛這塊土地,也祝他遠行一路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