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陳朝平資深媒體人
下課鐘響,同學們紛紛站起來,向老師鞠躬,大聲說道:老師再見。
小四的小雅,背起書包,奔往合作社;小一的阿宏,顫顫巍巍地走下樓梯,快步走向操場。
鏡頭轉向籃球場,孩童們開心的打著籃球,阿宏穿梭在球員陣中,撿拾扔棄在地上的寶特瓶空瓶;鏡頭帶到合作社,小雅從合作社阿姨的手中接下一大包的寶特瓶空瓶,快步跑向操場,邊跑邊喊著,阿宏,走囉!
小雅和阿宏背著書包和裝滿寶特瓶的袋子,小跑步在山間的馬路,跑過路邊破舊的老屋,鏡頭帶過,小雅和阿宏在老屋門前踩踏著下課後蒐集來的寶特瓶,遠處不甚光亮的屋子裡頭,一個婦人拄著鐵拐,吃力地將碗盤擱在桌上……,隨著音樂流轉,畫面上緩緩地出現兩行反白的字眼——「放學後的第一件事 不是每個孩子都一樣」。小雅和阿宏再度出現在螢幕上,微微頷首說道:謝謝。
這是最近常常在電視上播送的「中國信託點亮生命之火」的公益廣告。
我不知道各縣市首長有沒有看過這部公益廣告?也不知道各縣市首長是否了解他(她)的選區裡究竟還有多少像小雅和阿宏的孩子?沒有人知道,台灣究竟有多少孩子在下課後還得去撿拾廢棄物,有多少孩子放學後得到菜市場、夜市幫忙家計?有多少孩子得提著學校剩餘的營養午餐回家當晚餐?有多少孩子要回家幫忙照顧失智的長輩?又有多少孩子放學回家後要面臨飢餓的陰影?但是,我知道,每個放學後要面臨貧窮與飢餓威脅的孩子,就是一齣悲劇!台灣,究竟有多少齣孩童的悲劇呢?
假如我是縣市首長,當我的轄區內有孩子面臨貧窮飢餓的厄運時,我絕不會耗費大筆的公款,在歲末年終舉辦跨年晚會,也絕不會耗費幾百萬經費施放五彩繽紛的燄火,卻坐視孩子無助地度過童年生活!假如我是縣市首長,轄區內,每一齣孩子的悲劇都是縣市首長的恥辱!一個背負著這許多恥辱的縣市首長,怎能撒下大把的銀子舉辦歡樂跨年晚會?我不明白!
每次我們舉辦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時,往往詢問受訪者對於縣市長的直觀感覺——請問,您對X市(縣)長的施政感到滿意嗎?是非常滿意、滿意,還是不滿意,非常不滿意,還是沒有意見?為什麼我們不是直接問受訪者——請問,您對於生活在XX市(縣),感到滿意嗎?或者,為什麼不去問問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繳不出學雜費、天天面臨飢餓威脅的孩子:請問:弟弟(妹妹),你滿意你現在的生活嗎?你希望大人為你做什麼?
我們高談生活品質,高談幸福指數,誇言自個兒的施政績效時,都喜歡正面列舉一些建設成果、平均國民所得、教育程度、就業率等。其實,最真實的生活品質、幸福指標與施政績效,就是每個孩子都能快快樂樂地放學回家,每個孩子放學後都不需面對貧窮和飢餓。放學後的第一件事,不需要每個孩子都一樣,但是,放學後,每個孩子都要一樣快樂!
民主政治的終極目標,不在於政黨輪替,而是發揮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創造一個仁愛的社會;民主政治的目的,簡單說是要讓每個孩子都能免於飢餓、免於恐懼。這樣的工作,是為政者的工作,不應當是慈善基金會的工作。
我衷心期盼,每個孩子放學後,都能快快樂樂地去做他(她)想做的事,祈禱每個孩子都能免於貧困和恐懼。我更盼望各縣市首長,在這寒冬歲暮裡,不要讓任何一個孩子受凍受餓,盼望各縣市首長在籌畫跨年晚會時,先想想如何讓每個孩子都能快樂放學、平安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