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
佑佑每天吃飯、看書和玩遊戲的時間都沒有規畫。這天,媽媽大喊:「佑佑來吃晚飯囉!」佑佑躲在房間裡,根本忘了吃飯這回事,自然也沒有回應媽媽。媽媽喊了幾聲,佑佑都沒回答,只好上樓看佑佑到底在做什麼。
看到佑佑在看故事書,媽媽說:「叫你吃飯,你怎麼都不下來?」佑佑無辜的說:「我沒聽到,不知道要吃飯了。」
吃完晚飯,佑佑回到房間繼續看故事書,媽媽問:「功課寫完了嗎?」佑佑才想起自己還沒寫功課。在媽媽的監督指導下,好不容易寫完功課,佑佑跑去玩玩具,一直玩到晚上十一點,還沒有要上床睡覺的意思。
媽媽提醒佑佑:時間很晚了!催促佑佑趕快上床睡覺。好不容易打發佑佑上床睡覺了,媽媽也癱在床上覺得很累,不知為什麼一天到晚要不斷督促佑佑,搞得自己都快累死了,她想著:難道沒有什麼好方法可以讓佑佑知道如何分配時間嗎?是否需要幫孩子訂立作息表呢?
解析:
小孩子的確可能因為年幼識淺而不善於分配時間,這時候,共同訂定作息表應該大有幫助,只是在訂定時必須考慮許多因素,包括:
一、符合興趣:訂定計畫必須考量當事人的興趣和個性、特色,不能相差太多或完全相悖。
二、涵蓋生活各層面:作息表並非只考慮讀書的時間,吃飯、睡覺,遊玩的時間也要列入其中,才不致與實際生活及基本需要脫節而窒礙難行。
三、要有彈性:所訂的計畫並不是完全不能變更,不只要考慮時、地的變化,而且可衡量以前計畫實行的經驗,而有若干修正、改變。但是,有彈性不表示可以放棄原則,否則,太多的「例外」就等於沒有計畫。
訂出作息表後,要鼓勵孩子維持每天例行的作息表,如果孩子光說不練,我們應該立場堅定,一方面避免嘮叨及吹毛求疵的情緒反應,另一方面理性要求孩子切實做到,如此便能贏得孩子的合作。
總之,輔導孩子要生理和心理兼顧,家長不必操之過急,也宜多掌握機會教育,並確信每一個孩子都會成長。事實上,任何一位孩子在家長耐心和愛心的栽培下,都有機會成為健全而有能力的人才。
功文文教機構(http://www.ko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