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保國寺大殿千年紀錄片探秘

人間社記者觀璟綜合外電報導 |2013.12.27
909觀看次
字級

 【人間社記者觀璟綜合外電報導】中國大陸浙江省寧波江北區洪塘鎮北的保國寺,是江南保存最完好的北宋木結構建築,有建築學上的四大傳奇之謎。欣逢大殿建成一千周年,日前舉行千年紀念碑揭幕儀式、紀錄片《千年古寺探秘》探秘,並展開十多項以「城市‧建築‧文化」為主題的系列紀念活動。

 保國寺是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江北靈山坳,相傳東漢光武帝建武年間,有驃騎將軍隱居於此,後舍宅為寺,名靈山寺。唐武宗會昌滅佛,靈山寺毀,唐廣明年間重建,賜額保國寺。現存大雄寶殿重建於北宋大中祥符六年(西元一○一三年),單簷九脊殿,平面進深大於面闊,呈縱長方形,在同時代的佛殿建築中極為罕見。

 大殿結構皆用斗拱間的巧妙銜接和精確的榫卯技術,不用一根鐵釘,在前槽天花板上,有三個與整體結構銜接的鏤空藻井,用天花板和藻井遮住大殿梁架,故稱「無梁殿」。也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之一,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與技術價值。

 在「保國寺大殿千年紀念碑」揭幕儀式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內外文化遺產保護、博物館、建築以及社會各界代表千餘人出席見證。同時,《風雨千年保國寺》十公尺的書、畫、印長卷也亮相,描繪保國寺大殿的雄奇。並推出《精進丹青—保國寺書畫集》、《靈谷光影—保國寺攝影集》、《保國寺新志》及郵政紀念封、紀念郵戳。

 另外,還有北京《中央電視台》製播的紀錄片《千年古寺探秘》,以古建築的壯闊感和穿越時空的縱深感,作為場景設計核心,以科考隊的科考行動為主線,探秘保國寺大殿「鳥不棲、鼠不入、蟻不食、塵不沾、蜘蛛不結網」的多項神奇現象,全方位呈現保國寺以及寧波的地學旅遊資源。

 在首屆國際建築師論壇上,有專家認為,保國寺大殿維修時,發現木材是黃檜,內含飛禽、昆蟲不願聞的芳香油。至於殿堂沒有灰塵,是因為斗拱結構,形成風道,空氣產生迴旋氣流,使梁上不易落塵。有趣的是,大殿向東北方向傾斜,再加上框架、斗拱、藻井結構複雜,鳥很難築巢,鳥蛋易滾下,幼鳥也易摔落,因此難見飛鳥。

 活動還包括:保國寺古建築博物館與日本元興寺文化財研究所合作簽約儀式,文化遺產可持續發展學術研討會、歷史文化名樓保護專業委員會年會、中國會館保護與發展(寧波)研討會,以及古建築模型展、鄞江鎮總體設計國際競賽作品展示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