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家寶被》讀後感

陳允苹/嘉義縣水上國小六年丁班 |2013.12.26
1866觀看次
字級

 我有原住民血統,看了《傳家寶被》這本書後,我終於體會到,從自己熟悉的故鄉搬到一個陌生國家的辛苦了。

 書中述說一個叫安娜的女孩,離開老家俄國的時候,只帶了一件洋裝和頭巾。安娜漸漸長大,洋裝穿不下了,她媽媽就把親戚的舊衣物、洋裝和頭巾縫製成一條百衲被,讓大家能永遠記得故鄉。百衲被常被當成生日聚會時的桌布、婚禮的遮篷、迎接嬰兒的布等等,讓我感到驚訝的是,它雖然傳了好幾代,卻依然保存得很好,想必他們一定很珍惜這條「傳家寶被」。

 我的媽媽是原住民,從小就從山上的部落搬下來生活,所以她很思念家鄉。雖然我不太能了解媽媽的感受,不過我覺得我們真的好幸福,能在這麼好的環境下成長,又不用離開家鄉到遠地生活。或許我長大以後,可能會到其他地方讀書或在別的國家工作,所以我會珍惜現在住在家鄉的每一分、每一秒。

 台語有句俗諺說:「食果子,拜樹頭;食米飯,拜田頭。」意思是要我們懂得飲水思源,不要忘本。

 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安娜的母親說的:「我們來縫製一條百衲被,好讓大家永遠記得故鄉。」

 看完這本書後,我明白傳家寶被不僅能凝聚家族的向心力,也能讓後代子孫緬懷先人篳路藍縷的開枝散葉過程,它,源遠流長;它,遠比留下萬貫的家產更有意義、更有價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