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乞丐不會去妒忌富翁,但會妒忌混得比他好的乞丐。」這話生動證明——同行是冤家。第一名只許有一個人嘛!那好,就把所有的對手都比下去。
仔細一分析,謬矣。先說它的本質吧:無端的排斥心,萬惡的妒忌心。同處一行,屈居人後,非本心所願!而這折射出的正是人性的弱點。接下來就要形象化了,施手段、顯神通,各種紛爭惡鬥,演繹了一齣又一齣的悲劇。
美國商界有一句名言:「如果你不能戰勝對手,就加入他們中間去吧!」敵友關係從來都不是永恆的。龜兔後來再賽跑就很傳奇:兔子把烏龜馱到河邊,烏龜再把兔子馱過河。好個雙贏!「你死我活」早非競爭主流,「單贏」頂多算小乘,「雙贏」和「多贏」才是大乘。
不懂共同發展,只顧自身利益,得到的終是短暫的歡愉。若能取長補短,重新合成才能結合理想和現實,才有可能獲得刻骨銘心的成功,與之匹配的良策,當然就是「競爭與合作」。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競爭並不排斥合作,合作也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可以克制對手的機會。同行們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才能為競爭各方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即使不合作,也要能讓一讓。古人講:「世事如棋,讓一著不會虧我。」某一年,世界原油價格暴漲,石油大王哈默對東歐的輸出量銳減,而同行們的都有增加,這很是令人費解。聽聽哈默的覺悟:「關照別人就是關照自己,只需一點點的理解和大度,就會贏得意想不到的收穫——更廣闊的市場。」防人也是在防己,錯失了潛在的交流時機,也得不到自我的提升。
禍福相倚!這個詞一樣適用同行對手。在同一條大街上,開滿了母嬰店,每一家客人絡繹不絕,店主應接不暇。而那些孤零零的獨占一方,左右沒有一家同行競爭的店家,竟是門前冷落。見識到同行效應的厲害了吧!
我還要描述這樣兩幅畫面。第一幅:一群人圍著一大鍋肉湯,每人有一湯勺,但勺柄比手臂還長許多,無法把湯送進嘴裡,有湯也喝不到。所以,每個人一臉餓相,瘦骨伶仃的。
第二幅:還是一鍋湯、一群人、一樣的長柄勺,但每個人身寬體胖,很快樂幸福。很簡單,他們都餵別人喝。
這兩幅畫面是用來闡釋天堂和地獄的區別。同樣的條件,有人把它經營成了天堂,有人卻把它變成了地獄。天堂和地獄,就在於共同幸福和獨霸利益的一念之間。若是後者,往往落得一身窮酸,就像那些自私的乞丐,不會有搖身變成富翁的一天。
同行是冤家,因為利益至上;同行非冤家,可以創造利益最大化,還道出了同行剪不斷理還亂的競合關係。同行間成不了親家,做不了朋友,也不會落得成冤家。那麼,何不敞開心屝,把對手看作朋友,把同行當作戰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