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長彭博(右)三月宣布禁 售大杯含糖飲料。 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即將卸任的美國紐約市長彭博,任職十二年期間領導紐約市度過經濟衰退、颶風災劫,並在九一一事件後幫助紐約振作;不過他影響最深遠的或許是其獨特的公共衛生政績,包括雷厲風行的禁菸、禁售大杯含糖飲料以及會堵塞血管的油膩食物。
彭博預定本月三十一日卸下職務,雖然他的雄心壯志未必都很成功,也使紐約市遭受「保母政府」之譏,但專家推崇他的這些政策,讓各界看到市政府能如何採取措施,替市民的健康把關。
彭博從政前是商人,藉著向華爾街出售資料成為億萬富豪,習慣根據堅實冷漠的研究做決定,並把這套做法有效用於公衛事務。
彭博推動在室內公共空間禁菸、禁止賣菸給不滿二十一歲的人,並提高菸稅。
他規定連鎖餐館在菜單上列出餐點熱量、遊說食品加工業減少產品鹽分、促使紐約市中小學提供較健康的午餐。他禁止餐館供應含有人造反式脂肪的餐點;知名速食店麥當勞和甜甜圈連鎖店D u n k i n D o n u t s為了繼續在紐約做生意,都得改變食譜。
建立推廣騎單車的公共運輸系統也是彭博的得意之作。
彭博制定新的資料蒐集和分析工具,追蹤這些政策,發現成年人抽菸比例已從二○○二年的百分之二十一點五降低到百分之十五點五;學童肥胖比率也略有下降。十二年來紐約市民的預期壽命延長了三年,遠高於全國平均的一點八年。
他的做法也影響全國政策;新的聯邦健保法即規定全國餐館必須在菜單上註明熱量,聯邦食品藥物管理局也跟進禁止反式脂肪。
哥倫比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佛里特表示,彭博為改善城市健康創造出一套模式,「他是能帶領改革的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