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媒體昨天報導,南京化工等高耗能產業多,每年煤炭消耗量已是北京的兩倍,成為霧霾元兇之一。
上海、南京等江浙一帶月初幾乎被霧霾包圍,而且持續時間長,從二日到八日長達一周。
南京市官方統計,南京每年煤炭消耗四千四百萬噸,已超過北京的每年二千二百萬噸。鋼鐵、電力、化工、建材等能源消耗大型企業,在南京有二十多家,這還不包括數百家中小企業。
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林崢表示,南京環境承載量、容納量有限,加上汽、機車大量增加,也加重霧霾天氣。
大陸今年霧霾嚴重,各式「防霾神器」暢銷,「霾經濟」似乎勢不可擋,但專家表示,許多產品有炒作之嫌。
大陸電子商務龍頭阿里巴巴月初公布,今年上淘寶購買抗霧霾用品者有四百五十萬人次,金額達八點七億人民幣(約新台幣四十二點五億元)。其中口罩銷量比去年大增一點八倍,空氣淨化器成長一點三倍。
有商家推出掛在脖子上的「電子口罩」,實際上為隨身攜帶的負離子機;還有標榜內含淨化器的電機主機、防細懸浮微粒(P M2.5)的鼻塞。連羅漢果、茉莉花等茶品都被誇大貼上「P M2.5剋星」稱號。
大陸國家室內車內環境及環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宋廣生說,市面上大多數號稱能防霾的產品都有「炒作」嫌疑。不合格的負離子空氣淨化器可能產生過量臭氧,威脅人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