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根據十五日公布的聯合國(UN)研究報告,全球每年廢棄的冰箱、手機、電視機等「電子垃圾」(E-w a s t e)量,預估到二○一七年將增加三分之一。
電子垃圾指的是所有帶有電池或電線的廢棄品,不僅是通訊科技,還包括醫療設備、洗衣機等。電子垃圾往往內含有害人體及環境的物質,如果不妥善處理,可能產生大問題。但部分電子垃圾如果回收再利用,利益可觀。
美聯社報導,致力研究電子垃圾議題的聯合國智庫「解決電子廢棄物問題」(S t E P)估計,電子垃圾量將從二○一二年的近四千八百九十萬公噸,升至二○一七年的六千五百四十萬公噸(增百分之三十三),達紐約帝國大廈的兩百倍重。
美國去年倒的電子垃圾最多,達九百四十萬公噸,其次是中國大陸的七百三十萬公噸。美國人均電子垃圾量達到近三十公斤,大陸則是五點四公斤。全球每人平均是七公斤。
但大陸正迎頭趕上,這是因為大陸去年市場上的電子產品總量居冠,達一千一百一十萬公噸;美國約一千萬公噸。S t E P祕書長庫赫說,開發中國家和新興國家製造的電子垃圾總量,早就和已開發國家不相上下。
研究發現,手機是美國最常見的電子垃圾。二○一○年約一億二千萬支手機被丟棄,其中許多最後流落香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
研究作者呼籲加強監控電子垃圾出口,並說「分類不一致,會很難制定有效的電子垃圾處理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