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五日凌晨四時三十五分,中國探月「嫦娥三號」著陸器與探測車「玉兔號」分離,「玉兔號」探測車順利駛抵月球表面,展開為期九十天的探測活動。這使中國成為全球第三個達成地外天體軟著陸的國家。歷史上以軟著陸為目標的探月任務中,蘇聯直到第十二次嘗試才成
【本報綜合報導】十五日凌晨四時三十五分,中國探月「嫦娥三號」著陸器與探測車「玉兔號」分離,「玉兔號」探測車順利駛抵月球表面,展開為期九十天的探測活動。這使中國成為全球第三個達成地外天體軟著陸的國家。歷史上以軟著陸為目標的探月任務中,蘇聯直到第十二次嘗試才成功,美國也經歷了三次失敗才成功。而中國發射第一枚月球探測器就成功著陸。
「玉兔號」踏上月球,六輪著地,在月球表面印出兩道深深的痕跡。著陸器監視相機完整地記錄下這個過程,並及時將影像資料傳回地球。已分離的「嫦娥三號」與「玉兔號」,第一個任務是互拍,不過,互拍的鏡頭著重將彼此身上的五星旗拍下,政治意味十分濃厚。
正如美蘇過去登月一般,這次登月絕不是純粹的科學任務,而是要造成國際、內部政治的效應。
可以說,這次登月是習近平追尋的「中國夢」的一個重大展示,對外要訴求的政治邏輯是,中國的科學進展已達到讓人無法忽視的地步,任何對中國採取敵對姿態的國際政治勢力,都應重新評估他們的戰略思考,都不應輕舉妄動。
玉兔號全名「月面巡視探測器」,是一個集航天系統工程和智能機器人為一體的航天器,能完成月球探測、考察、收集和分析樣品等複雜任務。大陸的中國科學院指出,月球車可以全部自主導航,自己選路線、上坡、下坡、避開障礙,自己指揮身上的儀器操作,最後把數據傳回地球。
玉兔號與著陸器之間如何聯繫?大陸的科研人員替兩者建立了UHF頻段通信鏈路,有些類似「W i-F i」。著陸器上有一UHF接收機,主要功能是接收並解調巡視器發送的遙測數據及科學探測數據。大陸宣稱,這是中國第一台月面無線通信接收設備。
科學家表示,按照設計目標,嫦娥著陸器將在月球工作一年,巡視器則工作三個月。不過,嫦娥三號的任務是「落月」,是要實現中國航天器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因此,它不是返回式衛星,沒有另帶一顆運載火箭用於返回地面。完成任務後,「三姑娘」就「永駐月宮」了。
兩器將共同完成月表形貌與地質構造調查;月表物質成分和可利用資源調查;地球等離子體層探測和月基光學天文觀測。
另外,新華社報導,中國科技館研究員、航天史博士趙洋表示,即將開展的月基天文望遠鏡的觀測,是全世界的第一次。玉兔號攜帶的測月雷達將通過超音波探測地質構造,也是人類首次。
嫦娥三號還將用極紫外照相機觀測地球電離層,檢測地球環境變化。這也是前人沒有做過的一項科學研究。
陸媒:圓了2千年月球夢
「嫦娥三號」登月成功,被大陸媒體解讀為「中國人一圓古老的月球夢」,從嫦娥奔月到魯迅翻譯的登月小說,都成為陸媒大作文章的題材。
新華社報導,中國人的月球夢始於二千多年前,由西漢劉安編撰的《淮南子》提到,后羿的妻子嫦娥偷吃了仙丹後飛上月球,住進了月宮中,成為精靈。一九○三年,作家魯迅把法國科幻作家凡爾納(J u l e s V e r n e)寫的小說《從地球到月球》日文版,轉譯成中文,並另取名為《月界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