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當朋友在臉書上分享悲傷動態,例如「我被甩了」,這時究竟該不該按「讚」?一位工程師在臉書年度腦力激盪大會「駭客松」提出一個點子:增設「同情」按鍵,讓用戶對朋友的貼文可以表達同情、沉痛、為對方感到難過等情緒。這個點子受許多其他工程師肯定,他們認為除了「讚」以外還有其他選擇,是很棒的事情。
目前臉書有十二億六千萬用戶,平均每日按讚四十五億次。不過有些使用者認為,當朋友貼出一些負面消息,例如親友過世、離婚,或表達壞心情的留言,這時候「按讚」很奇怪且不妥當,應該有其他回應選擇。
臉書的工程師顯然也有相同看法。根據一名參與五日「駭客松」大會的工程師穆瑞羅說,一名工程師設計出「同情」按鍵,配合貼文的心情狀態改變回應方式。
如果網友貼文所選擇的心情是「悲傷」或「憂鬱」,文章發布後底下的按鈕「讚」就會變成「同情」,讓興高采烈的感覺轉變成同情與體諒發文者的感受。但是「同情」按鈕只在駭客松大會上實驗,之後會不會推出仍是未知數。
穆瑞羅說,其他工程師肯定這名工程師的點子,「從『五個人都說讚』到『五個人都表示同情』,很多人都很喜歡這一點。但我們認為現在還不是推出『同情』按鈕的正確時機」。
「駭客松」是臉書舉辦的一年一度的腦力激盪大會,為時一天或者一周,許多工程師聚集在一起熬夜接力寫程式,臉書靠這個活動獲得許多創意點子,但多數點子都沒有實際應用。
一名臉書發言人稱許駭客松是「偉大創新與思考更好服務的基石」。他說:「我們有些最棒的點子來自駭客松,而沒有應用的點子讓我們思考如何改善服務。」臉書的招牌功能如聊天室、尋友工具、時間軸,確實都源自駭客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