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政治學系教授、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
在星雲大師的支持下,今年十一月底在佛光山祖庭,宜興大覺寺,由來自大陸的孔子基金會、台灣的兩岸統合學會、香港的中國評論通訊社,共同主辦「推動兩岸文化融合研討會」。
大師對兩岸關係非常關心,對於能夠促成兩岸和平發展的舉措一向是全力支持。我因為只是一名學者,所屬的兩岸統合學會也沒有多少經費,大師卻肯定我們的用心及努力,到目前為止,已先後提供了日本本栖寺、澳洲南天寺等道場,讓兩岸學者就兩岸政治關係進行學術性的對話。這一次又提供大覺寺供兩岸三地學者討論重要的兩岸文化融合議題。會前大師又特別邀請目前擔任大陸中華文化學院的第一副院長葉小文以貴賓身分出席。大師賜福兩岸,情義感人。
兩岸關係從二○○八年起進入大交流與大發展的階段,截至目前兩岸已經簽署十九項經貿交流協議,去年大陸遊客也超過了二百萬人次,成果堪稱巨大。但迄今,兩岸政治性的協議,包括和平協議與軍事安全機制幾乎已經不太可能簽署,兩岸服貿協議不僅卡在立法院,連兩岸文化協議也沒有任何簽署的跡象。這五年以來,兩岸似乎僅有物質性的交流,而缺乏有關涉及強化認同的互動,也沒有建立任何強化認同的機制,致使台灣民眾在兩岸未來發展及身分認同上,與大陸民眾的差距相較於二○○八年以前,並沒有縮小的現象,反而有繼續擴大的趨勢。
兩岸關係要想持續性的發展,兩岸人民的認同是否能夠逐漸趨近,是一個重要的關鍵。這也是為何要召開此次會議的主要目的。在兩岸三地文化精英的共同切磋討論下,彼此達成了十點共識。
與會者均認為,兩岸的文化融合絕不是兩岸文化產業的合作而已,更應觸及到深層的文化接軌。文字是文化的載體,兩岸目前的文字存在著正簡各用的情形,文字的不同容易造成溝通或認識上的誤解,因此與會者建議兩岸可以從多方面積極推動文字趨同化的工作,以強化兩岸對文化及文字的認同。
為強化兩岸青年對於中華文化及歷史的共同認識,與會者建議兩岸共同編纂四書讀本及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兩岸高中使用的國語文課本,達成教材內容一半以上相同。與會者亦呼籲共同編纂歷史教科書,初期可以包含三皇五帝至清朝的範圍;鼓勵共同編纂認識兩岸之教材,以方便兩岸人民相互了解當代兩岸的政經社會發展。
由於兩岸政府目前還沒有任何要推動文化協議的跡象,與會者也認為,由於台灣這幾十年在中華文化的傳承上的確優於大陸,因此大陸方面可以主動以台灣目前所使用的中華文化基本教材為基礎,酌予簡單修改,即可使得兩岸的文化教材達到一致性。
在身分認同方面,為強化與鞏固兩岸四地及華人的共同身分認同,與會者建議兩岸四地推動發行中華卡,由兩岸四地組成中華卡委員會,共同研商持中華卡可享有權益的內容及施行方式,以供政府參考。
與會者呼籲兩岸應在重要地點建立包含多民族的中華文化先賢塑像,以受後世敬崇。與會者亦呼籲兩岸共同將萬世師表孔子誕辰紀念日九月二十八日明訂為中華教師節日,並鼓勵共同追思與舉辦相關活動。
兩岸關係的開悟就是文化融合。文化融合就是眾緣和合,五指各有長短,只有不爭短長,屈指抱拳,才能積聚力量;只有相互依靠,合十祈福,才能皆大歡喜。佛陀拈花一笑,問弟子花是什麼香?是花瓣香、花粉香?都是,都不是,是眾緣和合的香,這才是花香的源頭和真諦。兩岸文化融合的真諦也就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