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多長壽,但年過半百,長輩健在,該是何等幸運的事。我年過知天命,但因家居關係,和家母南北分隔兩地,無法鎮日陪伴,想來甚為遺憾。
古有彩衣娛親,今日孝道難全,為了一博老人家歡心,我常以電話聯繫,聽她憶念過往,訴說流金歲月,儘管話題一再重複,我也耐心傾聽。
我扮演忠實的聽眾、廢棄物的垃圾桶,她聊著幼時的貧困,談論子女、兒媳的是非,述說親友的流言八卦,一解胸中鬱悶。我聆聽她發牢騷,傾吐心中怨氣;靜靜聽她吐苦水,說長道短,她「好事記不住,壞事忘不了」,總說些天寶舊事,但有了訴苦的對象,心情舒坦多了。
回到老家,遇到父執輩,陪著叔伯小飲淺酌,杯觥交錯之中,遙想當年英雄勇,吹噓老當益壯,就像一尾活龍,我則唯諾稱是,一旁讚歎歌頌「老驥伏櫪,壯心不已」,叔伯們高興得開懷大笑,彷彿又見青春豪情。
俗話說:「老人身,囡仔性。」老人家脾氣拗,就像小孩子,只能謙順地哄騙著;親恩難報,長輩已屆耄耋,更該好好珍惜。老萊子七十扮花旦,吾人五十演小丑,在老人家面前,無須禮教束縛,偶爾撒嬌裝傻又何妨。
華人自古推行孝道,已成為基本倫常,唯「行孝易,順從難」,順從父母的個性、習慣和思考模式,甚至信仰、交友和作息,才是真正的孝順。人生無常,只要他們快樂無憂,就隨順善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