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人間社提供
圖/ 人間社提供
最近聽到一位修行者往生了,往生之前,口帶呼吸器,留下臨終的遺言:「很可惜,我不能再為大眾服務了;現在才體驗佛陀所說的,人命呼吸間,活著能好好呼吸真好。」這些話,給我們修行者很大的警惕,不要等到體力耗盡,諸根駑鈍,才想到當初我也曾擁有美好諸根,為何不把握當下,好好學習佛法。
法門八萬四千種,如何契理契機,每個人各有不同的因緣,日常生活中,都會用到「八識」,如何善用八識來修行?
唯識學中的「八識」是指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第六意識、第七末那識、第八阿賴耶識。簡單介紹如下:
1.眼識:眼根就如同照相機,有了眼識就是能從照相機中,看到一切事物,清楚呈現,但不取好惡分別。
眼睛只能看見,而不會分別,如果能區別這是書、那是筆,就已經是意識在作用。
2.耳識:耳朵具有聽覺的功能,而不會區分這個是小提琴的聲音、那個是鋼琴的聲音,一區分,就是意識在作用。
3.鼻識:鼻子具有嗅覺,一區分香臭,就已是意識在作用了。
4.舌識:舌頭具有味覺,同樣它也只是具有味覺的功能,一區分甜和鹹,就已經是意識在作用。
5.身識:身體具有觸覺的功能。前五識是感覺器官,能讓我們認識具體對象。
6.意識:意識是第六識,具有分別、認識抽象概念的功能。第六意識主宰了一切心行,功能極大,前五識都歸它指揮,但它卻也是最大的染污媒介。
7.末那識:末那識是意識的根本,其本質是恆審思量。因為它是執取第八識——阿賴耶識的見分或其種子為我,使意識生起自我意識。基本上是一種我執的作用,此為煩惱形成的根本。
8.阿賴耶識:又稱為藏識,含能藏、所藏、執藏三義,是一切善惡種子寄託的所在。
阿賴耶識是本性與妄心的和合體。由無明而起的妄念稱為阿賴耶識的見分,再因這妄念而幻現一種對象的境界,稱為阿賴耶識的相分。
為何會有煩惱?因我執,末那識是「我執」的根源,有了「我執」,就會導致第六意識的「人、我、眾生」諸相之分別心,再演變成貪、瞋、痴、慢、疑等五毒,這些現行又再反過來染污第七識,同時也在阿賴耶識種下了惡種子,這就是種子生現行,現行又生種子惡性循環。
想要良性循環,必須由第六意識著手,停止意識上的分別作用,而回歸到意根的清明,逐漸將第七意識的染污轉為清淨,當意識上斷去分別心與我、法二執時,第七識才可由污染而轉為初步的平等性智。
第八意識是含藏識,善種子要遍植、深植。簡單的說就是七佛通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我們的一切行為,乃至於起心動念,都會在阿賴耶識裡植下種子,這也是為什麼修淨土法門者,二六時中,都須念佛;修密乘者,二六時中,都須持咒、觀想;修觀心法門者,二六時中,都須在觀照之中;參禪者,無時無刻都在參禪中;如此類推下去。
因此,修持必須細微到時時覺照起心動念,知道這個道理後,便應了解到,修行不僅僅在盤腿打坐之時,而是隨時隨地都要自淨其意,播撒善的種子,善用八識,與生活打成一片,時時覺照,與佛法相應,方能算是真正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