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全球七十億人口,六十億有手機,卻只有四十五億人有馬桶可用。聯合國今夏通過每年十一月十九日為「世界馬桶日」。開發國家民眾可能認為小題大做,但對全球二十五億人來說,這絕非笑話,而是攸關生死和健康疾病的嚴重危機。
世衛組織資料顯示,全球有十一億人隨地大小便,包括三分之一非洲人,把整個地方變成大廁所。結果嚴重汙染地下水源與農產品,帶來痢疾、霍亂、傷寒。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開發中世界都有一半民眾染上與汙水、惡劣衛生條件相關的疾病。除人本身受害,經濟成本也十分可觀:世界銀行表示,沒有適當衛生設施而引起健康問題和生產損失,每年成本達二千六百億美元(約新台幣元七兆八千萬元)。
兒童是最大受害者。痢疾在開發中國家,是僅次於呼吸道疾病的第二大兒童死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料顯示,每天大約有二千個兒童死於衛生條件貧乏及水汙染。
其次是婦女。由於缺乏室內衛生設備,許多婦女苦等到晚上才到野外大小便,因為白天野外獨處恐遭性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