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積極作為面對少子化

楊朝祥(佛光大學校長) |2013.11.14
2193觀看次
字級

執筆人:楊朝祥 佛光大學校長

 孩子愈生愈少,一○三年度入學大學的新生有三十二點五萬,到了一○五年入學,僅剩二十七點一萬,整整少了五點四萬,之後,每下愈況,至一一一年,入學的新生僅剩二十一點六萬,十年之內,大學新生減少近十一萬人,而至一一七學年度時,新生只剩下十六點六萬人,再減少五萬人,少子化勢態的嚴重,將日趨嚴酷。

 由於招生困難,財務窘困,已有私立大學開始減薪、資遣。當此少子化衝擊愈演愈烈之時,教育部已研擬「輔導私立大專校院改善及停辦實施原則」,大學總學生人數未超過三千人,近兩年新生註冊率低於百分之六十;辦學品質不佳,最近一次「校務評鑑」未通過,或三分之二系所未通過「系所評鑑」;財務欠佳,積欠教職員薪水超過半年;有違反法令、掏空校產、買賣董事席位等事實,只要符合其中一項,將專案輔導,限期內無法改善就解散、整併或轉型、退場。

 退場固然可以減少大學數目,卻也帶來許多的後遺症,諸如學生安置、教師輔導,校產處理等問題,在在需要解決,而目前最困擾的莫過於校產處理的問題。依據「私校法」的規定,私人捐資辦學,私校是屬於社會公益的財團法人,學校退場之後,財產不能再歸屬於董事會,因此,雖然學校經營不善、財務發生危機,但卻都是「堅忍硬撐」、「苦守不退」,但撐愈久,愈多學生受害。

 私人捐資興學是我國傳統的美德,私人辦學能讓更多的大眾有機會接受教育,而且可與公立大學相互競爭,提升大學的品質,私校實不宜輕言退場,然而如今受到生源枯竭、招生不足,若不退場亦無法繼續經營,當然僅有退場一途。對符合退場機制的大學,行政單位應提供足夠誘因,鼓勵及早退場,免得教職員工生受苦,但對仍有繼續經營的潛力的大學,教育部應更大幅度的鬆綁,提供更多的利基,讓大學得以存活。

 當本地生源日漸減少之時,大學可以打造國際化的環境,吸引僑生、港澳生、國際學生來台念書,學校就不會面臨退場的問題。但目前教育部卻規定招收僑生、港澳生及國際學生僅能各達招生名額一成之規範,有足夠的資源卻不能招收足夠的境外生,不是資源的浪費嗎?不是自斷生路嗎?

 當然,招收陸生也是解決生源的另一種方法,但陸生來台不免受到兩岸關係的影響,尤其是當台灣承認大陸的學歷僅限二一一工程之高校,再加上「三限六不」的規範下,大陸也祭出了「八省市、二本線」的限制,想在短期之內大量的陸生來台似乎不可能,但陸生不能大量來台,為何我方學校就不能前往大陸,設立境外專班,招收大陸學生?另外,現已有台灣的學校前往美國辦學,只要有周全的規範,與大陸妥善的協商,為何不允許我方學校前往大陸辦學?

 此外,當此生源不足之時,學校已不可能漫無標準的調漲學費,學費如開放由大學自訂,各校自會在招生與教學品質考量間作一明智的抉擇。而大學將研發成果,不論透過產學合作或校辦產業的方式,也能有經濟的收益,用之於教學品質的提升。凡此總總,均是讓大學在生源不足之時,可以有額外的資源挹注,以維持良好的教學品質。退場是最不得已的作為,當學校仍有一線生機之時,行政機關不宜再墨守成規,宜以更積極的態度面對當前的衝擊,提出更有效的策略,積極作為,解救大學倒懸之苦,讓各大學,尤其私立大學有永續經營的機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