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台灣,無人不知「永和豆漿」,創始人邱耀輝一九九五年在上海開設了第一家永和豆漿店,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小小的豆漿、油條已經發展成大陸最大的中式速食產業,每年大陸各個「永和」品牌的銷售總額高達十幾億元人民幣。只是,做為知名豆漿品牌原創人之一,他卻因商標戰不得不忍痛放棄,樹立了一個新品牌重新創業。
因為,「永和豆漿」已由上海人林建雄提早登記。大陸的豆漿店從一家已發展到五十二家,年營業額從最初一百萬元人民幣,發展到如今的上億元人民幣,掛上「永和」二字的「永和豆漿」、「永和大王」、「永和喜年來」豆漿,在上海處處可見,但究竟哪家店才能真正代表永和豆漿這個品牌?最早在大陸註冊「永和豆漿」商標的是上海弘奇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建雄,這幾年來就數度告上各地法院,打商標戰。
而邱耀輝在台灣註冊「永和豆漿」商標是在一九八五年,一九九五年進軍上海,生意興隆,除了林建雄與他對壘,一家由美國人成立的「永和大王」跟進在上海開豆漿店,也獲准登記公司行號和商標,接著「永和喜年來」豆漿店也開張,之後像「青島永和」、「福州永和」等類似牌子在全大陸都看得到。
目前林建雄領軍的永和豆漿在大陸約有一五○餘家分店,並成立商店販賣「豆漿粉」等商品,更進軍香港、新加坡等地,但是在上海卻只有二十餘家,「永和大王」已轉手給菲律賓人,在大陸約有八十家分店,「永和喜年來」在上海有二十多家分店,其他在全中國豆漿店中有永和之名的,包括「洛陽永和豆漿」等,少說有上千家。
單是大上海地區打著「永和」二字想搭品牌順風車的豆漿店,至少兩百家,凡冠上「永和」兩字,都要挨林建雄的告!
「永和豆漿」為了捍衛商標權,不斷進行商標戰,狀告「永和喜年來」等其他業者,大陸的術語叫「打假」,雖然這麼多家類似公司,「打假」永遠打不完,永和豆漿總經理林建雄無奈地表示,企業雖然以經營為主,但「打假」是一定要的,畢竟品牌商標代表企業多年苦心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