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管家明馬來西亞報導】馬來西亞佛教第三屆國際研討會日前在沙亞南菩提園舉辦。此次討論的主題為「開拓大馬佛教教育之路」,有九位學者發表論文,約六十人出席。
這項研討會是由馬來西亞佛教學術研討會主辦,馬佛青和佛光山東禪寺協辦,目的是為佛教學術研究者提供一個平台,共同推動佛教研究工作和提升佛教學術研究的質量。
佛光山東禪佛教學院及周日班學生共二十五位,在教務長妙豪法師帶領下參加研討會。這是大家進入佛教學院後,首次參與有關佛教的研討會,這場研討會分為三個場次,包含人物、教義組;歷史、發展組;文藝、語言組,眾學子欣喜發現:原來佛教研究課題很多元。
上海復旦大學教授劉光宇發表論文時提及,沒有教育部認可的宗教學校,反而更能培養具有宗教情操的人才。學生們認為這個觀點很有思考性。
學生周珈吟表示,發表人陳秋平博士著重在學術研究的論文和夏美玉強調行證的論文擺在一起,感覺很有意思,當兩種不同立場相互碰撞時,會產生思想火花。她認為無論是學術研究還是行證,要把佛法融入生活當中,才是最根本的。
周珈吟亦對鄭文泉博士發表的〈馬來語是佛教語言〉和劉雅琳的〈馬華佛教散文定義思考〉論文主題感到很新鮮。
同學們表示,在這場研討會中獲益良多,不但對大馬佛教的發展概況有了初步的認識,也開闊自己的視野,激發前所未有的多面向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當台上台下唇槍舌劍、彼此就不同觀點交鋒時,凡是談到佛教教育要如何發展時,大多數學者都會以佛光山為例。如:佛光山的雙軌教育模式、解行並重等,與會學生備感與有榮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