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的鄰居在四十幾歲才生下一個小男孩,全家人對這個得來不易的孩子十分寵愛,只要孩子稍有哭鬧,全家便緊張得不得了,為了減少孩子的哭鬧聲,凡事都盡可能地依順他。圖/蘇莉萍
文/趙文瑜(功文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同事的鄰居在四十幾歲才生下一個小男孩,全家人對這個得來不易的孩子十分寵愛,只要孩子稍有哭鬧,全家便緊張得不得了,為了減少孩子的哭鬧聲,凡事都盡可能地依順他。三歲大的小男孩,每天還是由母親餵食,而且還要給予不同的玩具,孩子才願意乖乖吃飯。所以每次餵完孩子,鄰居總是精疲力竭,因為她要一邊哄孩子吃飯,一邊尋找孩子喜歡的玩具。有時新玩具剛玩一下就覺得無聊,不想玩了,鄰居便得趕緊再找一個玩具給他,不然孩子便吵著要做其他的事情,不吃飯了。
不僅僅吃飯這件事讓鄰居傷透腦筋,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也是狀況百出。鄰居發現幾個熟識的小朋友都不喜歡跟自己的兒子玩,每次兒子走到他們身邊想跟他們玩的時候,他們就會一哄而散;或是把正在玩的球丟得老遠,叫兒子去撿。當兒子去撿球時,那幾個小朋友便會開心地笑說:「太好了,終於擺脫他了!」
鄰居知道自己的孩子喜歡哭鬧,而且會把所有的玩具都想占為己有,所以大家都不想跟他玩;也知道家人和自己對孩子過度寵愛,讓孩子變成不受歡迎的人。但多年來的教育方式想要在一夕之間改變,談何容易!
看到鄰居孩子的種種行為,同事想起上個月帶孩子到國小玩球時,看到幾個課後班的小朋友正在玩足球。其中一個體型稍胖的男生,一邊走一邊哭著說:「把球給我,你們怎麼都不把球給我?」操場上所有的小朋友都奮力地跑去追球、踢球,只有他一邊走一邊哭叫著,要別人把球放在他面前讓他踢!後來發現大家都不理他時,他極為生氣,大喊著說:「不跟你們玩了!」講完這句話後,還是沒有任何一個人理他,大家還是專心追著球跑,他只好勉為其難地跟著大家一起跑。但在跑的過程中,還是一邊跑一邊大喊著:「快停下來,把球給我,我要踢球!」
這位國小低年級的男生會出現這樣的行為舉動,是因為他在家裡玩球時,都是別人把球放在他面前讓他踢,他很少去追球或撿球。所以當他進入團體和別人玩球時,也會習慣性地以相同的方式要求別人。
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除了給予毫無保留的愛之外,還要給予適當的教導;唯有讓孩子一開始就接受正確而適宜的教育方式,才能讓孩子在未來的人生中愉快地成長和學習。
相反地,如果一開始就因為過度寵愛,凡事都聽從孩子的個人意願,而養成孩子任性自私的行為,那麼當孩子進入團體生活時,將使他們成為不受歡迎的人物;而這樣的狀態也會使他們在未來的人生路途中走得相當艱辛困難。因為他們會發現,自己在家裡享受到的種種優渥待遇,到了外面全變了樣。
父母如果能用「對」的方式去愛孩子,那麼這分愛就能讓孩子享受到生命中最為溫暖珍貴的幸福;但如果用錯了方法,一味地溺愛孩子,那麼將使他們在人生未來的路途中愈走愈艱辛。所以,疼愛孩子的父母,應該有限度地給予孩子關愛與包容,不要因為過度寵愛而讓他們予取予求,最後變成難以改變的失控行為!
心情小語:疼愛孩子要用對方法,不要因為過度寵愛而讓他們成為任性自私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