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時光--沉香

楊錦郁 |2013.10.23
1414觀看次
字級

平日生活,晨起梳洗後,第一件事情便是禮佛做早課,標準流程是換供水、點香。因為是日日的功課,所以品香也成為一種長期需要品,然而多年來,我幾乎從未買過香,除了一次到西藏,自己帶回來的藏香。

我家的香有幾個來源:相交的師父們偶會送我圈香或小線香,小線香的數量較多,我每天用來做早課;除此,我還有幾款香,一款是來自不丹,取材喜馬拉雅山的植物和藥草製成的支香,那是我的好友卓瑪或她先生從尼泊爾帶回來的。這款香的色澤呈暗紅的瑪瑙色,點燃之後,滿室飄著高原上特有的香味,讓人有種置身在藏傳佛寺的氛圍。我很喜歡這款香,因為來源是靠卓瑪的饋贈,所以我不常點,除非是特別的日子或節慶。一次我到卓瑪的店去,聊起了這事,卓瑪說因為這香裡含有紅景天和其他藏地的香料,他們或朋友每次到尼泊爾去,都會去尋找販賣這牌子香品的商店,然後全部買回來分送友人。卓瑪告訴我:「錦郁,你不要捨不得點,除非我不在了。」我明白她要說的是,只要她在,她就會幫我備這款香。

我還珍愛的另一款香,是堂弟啟昌送我的惠安水沉。啟昌在彰化市經營民藝店多年,店裡有些和佛教相關的用品,例如香道的器具,我每次回彰化,總愛到他的店裡去坐坐,聞香、品茗、賞樂、欣賞著各種物件,覺得隱身鬧市但無車馬喧。一回,我瀏覽著各式的香品,看到一小盒的沉香,標價不便宜,幾度拿起又放下。臨走時,啟昌拿了這盒水沉送我,我推辭不了,他還說:「錦郁,你儘量點,點完我這裡還有。」

當我回到家後,點起這款沉香供佛時,感覺那股悠揚、沉穩、莊重的雅氣所到之處,立即鎮住外在的吵嘈,讓心也跟著安靜下來,我開始意識到「五識」中「香」的力量,「香」本身也是一種語言,所以才會有清香、濁香之別。

有了沉香的啟發之後,我對香的辨識和品賞力提升了不少。不久後,因老大時雍考上台大博士班,我們邀請他在《人間福報》的師父同事們一起到食養山房小聚,餐後,山房主人林居士邀請大家到他的茶室坐坐。我們和師父們進入鋪著榻榻米、寬敞、充滿禪風的茶室,山房主人沒多說話,待大家隨席坐定後,以一部《阿彌陀經》和高雅的沉香待客。當我聞到熟悉的沉香味,立即明白這是主人隆重的待客之道。主人以「沉香」來傳達心意,是我一次難忘的做客經驗。

又有一天,小兒時雋的房間整修接近完工,早上來了一位油漆工做最後的漆作。我跟這位陌生、看起來友善的中年男子打過招呼後,開始自顧的換供水、點起香,準備做早課時,他問我:「你點的是沉香嗎?」我反問:「你喜歡沉香嗎?」他說打算以後要從事沉香樹的栽種。我聽了一愣,畢竟油漆工每天聞化學味道、松香油等濁味,這些氣味和沉香的反差實在太大了。我跟他說,既然他喜歡沉香,那麼我將特別為他點起沉香。

如常做完早課後,我好奇的又問油漆工:「你為什麼想種沉香樹呢?」他一面刷著牆,一面說:「因為想要留給子孫。」他說種沉香樹至少要三十年才能收穫,他自己是享受不到的,所以是為後代種的。

平日生活中,焚香時,我偶會想起喜歡沉香的油漆工所說的話,感覺周遭充滿反差、意想不到的高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