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新北訊】「他過去從來沒跟我問好,」雲林科技大學的學生家長,驚訝孩子的個性變了,主動問父母身體好不好、寫卡片慰問、關心父母在自己身上花上多少經費;打電話問學校才曉得是校內品德教育,轉換了孩子心性。
教育部昨天在國家教育研究院三峽院區,舉行「一○二年教育部品德教育特色學校觀摩及表揚大會」,表揚全國一百零四所大學至國小的特色學校,包括十六所大專院校、十二所高中職、二所特殊教育學校、十九校國中、五十五所國小。
雲林科大學務長蔡佐良指出,大學生在上大學之前,價值觀多半已根深柢固,較難再進一步教育,然而,十年前校內開始推動生命教育,成立福智青年社,從勞作及服務兩大方向執行全人教育。
「品德課程內容愈簡單,效果愈突出,」蔡佐良說,記得有一次,請學生們寫慰問卡寄回家,有一位學生寫好卡片,放了一個月沒寄出,詢問之下,一位林同學說「爸媽不在了,我不知道寄給誰」,當下震懾了其他在場的同學,親眼看到同學的父母走了,才驚覺「子欲養而親不在」的道理,當天回去紛紛慰問父母好不好。
蔡佐良表示,經十年生命教育的歷程,他看見師生間的互動改善,全校推廣行敬師禮,學生不管於下課還是上課,都表現尊師重道的態度;學生們的想法變成熟,學校請畢業生至網上投票最感謝的老師,通常都會是最嚴格、當最多人的老師,因為他們了解嚴格多半是為了自己好。
教育部常務次長陳德華表示,「品德是影響職涯的關鍵點」,近年來看見品德教育不再只是口號,民國九十八年改善方案後,全國各校從實際生活著手,讓品德價值深植教育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