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彰化訊】大統長基食品公司的特級橄欖油遭檢舉不純,彰化縣地檢署昨天會同衛生局前往食品廠搜索,查扣一千二百五十一瓶的橄欖油及四桶各三十公升的不明添加物,並把負責人高振利帶回偵訊,高承認摻加葵花油和棉子油,檢方以一百萬元交保,並限制出境。
衛生局表示,業者涉嫌摻偽或假冒,除要求暫時停止生產特級橄欖油外,也要求產品全面下架,並檢驗不明添加物。
「從業者的配方表及進貨量,顯示原油不是那麼相符。」彰化縣食品衛生科長林毓芬表示,為了確認產品是否有摻偽,針對進口的原料成品及半成品,查扣封存一千二百五十一瓶百分百特級橄欖油及四桶不明添加物,衛生局表示,根據業者說法,是作為油染色用途的葉綠素,但衛生人員發現不明物呈現綠色、濃稠膏狀,會進一步檢驗。
林毓芬指出,不同橄欖油的脂肪酸比例百分比會有不同,按照CNS中華民國國家標準規定,先前抽驗特級橄欖油中,肉豆蔻酸、山酸等各種脂肪酸有誤差,代表成分不純。衛生局人員懷疑,有可能摻雜便宜的沙拉油魚目混珠,以為沒人發現。
林毓芬表示,去年台北衛生局有移入民眾檢舉案件,從檢驗報告看跟CNS檢驗比例有誤差,廠商說明是管線遭汙染,因此產品下架並處罰業者。
今年年初,民眾仍持續反映同樣問題,衛生局六月再採樣市面上產品,發現脂肪酸比例仍有誤差,也到工廠調查,製成過程看不出任何不法。今年九月地檢署啟動調查,衛生局配合,昨天檢方認為時機成熟,前往鹿港、線西工廠搜索,查扣的油品將作第三次檢驗。
衛生局長葉彥伯強調,因業者配方屬於商業機密,縱使製程全都看完,依然查不出有任何不法。檢方發動搜索權,要求業者交出進貨單等資料,才能真正查出答案。
衛生福利部食品衛生管理署食品組組長蔡淑貞表示,大統已涉及標示不實,依食品衛生管理法,最重可開罰業者二十萬元,如果業者長期惡意添加,也不排除可能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攙偽或假冒」,業者可能得面臨六萬到一千五百萬元的罰鍰。
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表示,橄欖油太貴,所以國外類似案件也屢見不顯,但兩種食用油混用,對消費者健康不致構成影響。
「消費者很難從外觀判斷,是不是純橄欖油。」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表示,橄欖油受光照射後,油脂會裂解、變質,反而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如果市售橄欖油不是以深色瓶裝保存,可以推測並非純橄欖油。
小檔案 大統
大統長基食品公司一九七七年一月創立,初期營業項目以沙拉油、花生油、麻油及苦茶油為主,再加入葵花油、芥花油、玉米油、葡萄籽油、橄欖油之進口業務。產品販賣通路包含國防部福利總處、全聯福利中心及全台各大量販店、超市等,並在國內主要縣市廣設營業據點,員工二百二十人。
這次遭查扣的「大統特級橄欖油」,標榜純天然,走中價位路線,一瓶兩公升塑膠瓶裝三百四十九元(其他一瓶一公升玻璃瓶裝要價一百八十九元),因價格因素,廣受餐廳、小吃店愛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