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待整個生命的落幕;從生至老死,生命存在宇宙間,不妨說是稍作停留的過客。是不是應說,死神都隨時環伺左右。然,有人不知亦不覺。
世人,以現世的安樂、離苦得樂、趨吉避凶,視為人類共同追求福祉方向。拱此色身運籌帷幄在衣食住行間,便說是人人汲汲營營的目標。然我們從出生少壯到老,所立的志向有多少、所為開誠布公的行徑有多少?我們似乎難以掌握一個完全無誤的跑道。如果說跑錯方向,是不是徒增許多困頓疲勞?所以說,能跑對方向又能堅持下去,這才會有機會看出生命價值的端倪。
然,倘以飲食男女擺在生命意義的前頭,看起來似乎也太麤劣了。但,細細思惟籌量,是否能找到更接近圓滿的答案呢?
未出家前的悉達多太子,體悟生老病死的生命終了過程。基此,世尊修行尋求答案。當世尊證悟的真理,已為解決內心所有的疑竇。
就佛法言,受此人身,可說是善業偏勝。但終究要問,生命何以那般活得不自在呢?依佛法言,即是貪瞋痴所惱害。然欲除苦,莫若改造自己內心世界。如說:有正向的思考,克己復禮的正向思惟,必會帶給生命無限潛力及加分作用。此猶如種子經發芽、生根,而根向下扎,必能使其植物長成。
人,懂得心安理得就是幸福;莫妄求鎂光燈下的燦爛笑容。
人,要有犧牲奉獻的分享胸襟;莫淪為物欲指使的階下囚。
所以,從一「淡」字,作為立身處世箴言,如臨深淵的持行,由此堪消災免厄,一生平安度過。以開發內心實相智慧為主軸,開發真正快樂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