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郭孟姬
婆婆退休那一年,突然興起到高雄佛光山走訪參拜的念頭。媽媽得知,馬上很熱心地自我推薦當她的地陪。忙於工作的我們,至今仍不清楚她南下一遊的詳細行程,只記得婆婆回來後很開心,還有媽媽跟我說的一句話:「讓人聽了足唔甘,活到六十多歲,還沒去過佛光山!」
婆婆生於基隆多口之家,從小就送給台北內湖人家當養女,十多歲就外出工作,所幸念了點書,字寫得美,精於算術,考進公賣局啤酒廠,熬成了公務員,當了四、五十年的職業婦女,辛勞付出的一輩子所得幾乎都奉獻給了家庭,甚少花用在自己身上。不要說出國觀光,連在國內旅遊都屈指可數。一生忠勤負責、克儉積攢的婆婆,完全不羨慕別人,也不跟別人比較,安於也樂於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穩定工作。她曾多次幾分自豪地告訴我們,她幾乎每一年都全勤,絕不輕易請假。
或許很多人不以為然,認為這樣太不懂得愛自己了。我們以往也覺得婆婆如此苛刻自己,何苦呢?如今再回想,她一生自己儉省,卻從不失禮,總是全心全意真心待人,又有一顆赤子之心,非常疼惜愛護小動物,是一個很真性情的人。曾有一次,我和她早上一起出門,過馬路時,她看見我的公車來了,怕車子跑掉,竟然跑去擋住公車!等我上車後,她才去等她上班要搭的公車。那時候,老人家其實已為膝蓋骨刺所苦,卻為了我在大馬路上跑起來!直到現在,當時她看我上車後,我笑著對她揮手,她開心的模樣仍讓人難忘。
公公和父親一樣,都在警界服務退休,沉默寡言,什麼都交給婆婆作主,不多干涉,一直到婆婆往生,宿舍要拆除,我們請他搬來與我們同住,他也都把存摺、印章交給我們保管。公公常說,他需要的,我們都幫他準備好好的,他身上不想放太多錢,年紀大了,記性不好,怕弄丟。其實是他老人家非常淡泊知足,生活又清儉,凡事獨立自主,不愛麻煩孩子。婆婆生病臥床,多是公公照顧,爾後怕他身體受不了,讓婆婆住在家附近的安養院,公公也是一天看三回,陪伴婆婆。婆婆往生後的大事,公公完全交給我們處理,老人家平生低調簡樸,我們不發訃聞、不收奠儀,公公全然接受。八年後,公公往生的喪葬事宜,我們也比照辦理,因為我們清楚知道,公公歡喜的方式,跟婆婆一樣。
婆婆臨命終前一天,我跟戴著氧氣罩的她說:「要念佛喔!」,她笑了,嘴巴就一直動著。公公因為癌症身體日衰,我數次默默祈求婆婆:「如果爸爸的時候到了,妳來接他,他就不會害怕。」我也在公公平靜往生的第一時間告訴他:「媽媽和佛菩薩會來接你喔!」公公已離開我們三年多了,我仍堅信那時婆婆收到我的訊息!因為兩位老人家相差八年往生,而離世的時間都是醫生宣布的晚上十點十分。
我何其有幸有福氣,得到這樣的信任與託付,接下了老人家的生死大事。在死亡面前,更明白眾生平等的意義。他們的一生,直到離去,教會我再高位的人,總有下來的一天;再富貴的生活,還是有使不上力氣的時候。但他們一生相互扶持,全然付出給家庭孩子,無愧無怨無悔,雖平凡一世,卻讓後人感念久久。
我曾在公公病榻前多次跟他閒談,問他這一生有沒有什麼放心不下的事?他說沒有遺憾了,我們都平安美滿,他沒什麼放心不下的了。也因為他早已放下,因為他接受一切,所以才能走得安然如眠。
很多人說,一個人走的時候,能瀟灑、平靜、沒有痛苦,是最大的福報。若平日裡須放手時不放手,想保持平常心卻平常不鍛鍊,很難在病苦衰亡來臨時,倏忽得道啊!
人生路怎麼走?但求放心,無憾而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