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觀看南韓武裝部隊做大型的跆拳道操演,心有所感,願針對軍隊的體能戰技提供建言。
跆拳道堪稱南韓國技,學習極具普遍性,民間如此,軍隊更不待言。跆拳道在南韓民間與各級學校生根,形成一股尚武民風及武術力量。
當役男入伍,已具武藝根底,有者甚至已是黑帶高手,「帶藝入門」的生力軍為軍隊增強戰力,加上軍隊有既定課程可以持續鍛練,軍民銜接自然順暢,換軌接軌之間,民力轉為軍用。
我國軍自民國五十六年起,由南韓引進跆拳道,先在陸戰隊成立莒拳班培育軍種師資種能,繼而在陸軍步校成立體幹班,全面為國軍各部隊培育師資,於焉逐次推廣擴充,蔚為風潮。
其後,跆拳道風行世界,成為亞奧運競技項目,水漲船高,國內更是掀起學習跆拳熱潮,國軍如能堅定信念決心持恆跆拳道訓練發展,在民氣可用之下,應可坐享成果,訓練效能事半功倍,戰技成效倍增。
可惜的是,國軍錯失良機,居然在民氣可用之下,反其道而行,硬生生將跆拳道廢除,僅剩幾個單位名為保種留根,其實是做做「樣板」。
像這樣反其道而行的舉措,並非頭一遭,先是廢除戰技班的「莒拳道」(八趟拳),而以跆拳道取而代之,其後又將跆拳道棄之。
國軍的訓練課目常人去政息、反覆無常、見異思遷者幾成常態,毋怪乎訓練常處於青黃不接、遲滯不前的狀態。
訓練課目常隨主事者更迭,長則任期為期,短則一年一變,如此缺乏堅定的訓練決心及持恆的訓練作為,如何累進訓練成效?又如何形塑優良傳統與有效傳承?
近年來因為組織再造的延宕,軍隊普遍只做體能不練戰技,體能也僅以三項基本體能為重點,殊不知,體能之外還有戰技,體能與戰技互為支撐,體能是戰技發展的基礎工程,戰技才是克敵致果的手段。
軍隊最大的隱憂不止於武藝的退化,更在於尚武精神的散漫。
國軍缺乏尚武精神,鬥志何在?
談南韓武裝部隊勤練跆拳不輟,意不在鼓吹國軍重拾跆拳訓練課目,而是強調堅定訓練決心與持恆訓練作為必要性與重要性。
當前首務,國軍應審慎策定體能戰技的課程基準與要求標準,千萬不要再陷入搖擺不定、青黃不接的泥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