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幻視透過打破二維視覺與立體繪製界線,讓觀看者在視覺上產生「錯覺」。圖/記者羅智華
【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曾在教育部科學教育館展出的3D畫展,引起熱烈迴響,帶動一股認識幾何錯視原理的科普風潮。主辦單位今年再以3D科學為主題在科教館展出「3D幻視藝術畫展」,能從一幅幅生動有趣的立體畫作中,探索視覺錯視的科學原理。
什麼是3D幻視?科教館主任秘書曾聰邦表示,這是源於一九八○年代日本幻視藝術運動,透過打破二維視覺與立體繪製的界線,在視覺上產生「錯覺」,藉由不同角度可看到不同印象的作品,甚至藉此令觀者誤以為人跟畫融為一體,也是一種「障眼法」。
而這種跟幾何學錯視相關的原理,常應用在藝術創作中,不少畫家會利用「陰影法」、「遠近法」等繪畫手法,表現3D立體感,讓畫作栩栩如生、如身歷其境般。
主辦單位表示,此次3D幻視藝術畫展以日本人氣卡通主角鬼太郎為主題,現場有唯妙唯肖的可愛背景、玩偶融入畫作,讓人大呼「卡哇伊」。即日起至明年一月五日止在科教館七樓特展區展出,相關資訊可上http://www.ntsec.gov.tw/User/index.aspx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