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北高中學生魏至言(左起)、賀宇旋、賴詩雨在指導教師陳柳均(右)指導下,參加高中地理奧林匹亞競賽,獲得海報競賽特優、口試團體組三等獎項。圖/莊旻靜
【本報新竹訊】竹北高中學生賀宇旋、賴詩雨和魏至言在老師陳柳均的指導下,以新竹十七公里海岸線為研究主題,學生不僅暑假熬夜,海岸線也騎好幾遍,但作研究「很甘願」,奪得高中地理奧林匹亞海報競賽組特優,口語團體組也得三等獎。
陳柳均把「地理教室在生活周遭」作為口頭禪,此次也是初次指導高中地理奧林匹亞競賽,三名學生從五月決定參加,一直到八月參賽,僅花不到五個月時間。賀宇旋說,暑假也在熬夜,因為三人同屬籃球隊,常常是「上午練球、下午騎車」,時間若未妥善規畫,不小心就騎到「星星也出來」。
賴詩雨表示,當初擇題時,因為三人都關注台東美麗灣的開發,也在老師建議下,以新竹十七公里海岸線為題材,作「海岸經營與環境識覺的分析研究」,設計問券訪問遊客,也訪談周遭商圈店家、住戶,了解遊客與在地人對海岸政策改變的看法。
「環境教育館在哪?」、「原來是垃圾山!」魏至言從小在新竹長大,甚至曾到港南海水浴場玩水,但隨發展政策改變,港南已經封閉,實際體驗到海岸的變化。而透過向遊客發問卷,三人很驚訝的發現,竟然沒有遊客知道當地還有環境教育館,甚至大多遊客也不知坡度陡的看海公園原先是垃圾山。
在陳柳均建議下,三名學生也初次造訪海岸線旁的海山部落,認識一群從七○年代從台東搬至新竹海邊的原住民,賀宇旋說,後來與部落頭目相談甚歡,頭目甚至還邀請他們去參加豐年祭。
三名學生作研究,隨機找遊客填問卷、訪談在地人,也曾被冷漠以對,「有點小挫折」,而學生在作海報時,修改的圖表也多次被陳柳均「退貨」,不過陳柳均笑說,學生不怕挫折,即使在競賽時口語組被教授問倒,灰心的說「可以回家了」,也勇敢留下來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