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兒上國中了,以前不曾聽聞這所國中有社團活動,如今大張旗鼓搞社團活動,想必是十二年國教發酵的效應。
孩子偏好舞蹈,還好運氣不壞,雖然沒能如願分發到第一志願,卻也落腳在舞蹈性質的社團。
孩子對跳舞有興趣,又分發到喜歡的社團,每逢星期三精神特別亢奮,一早就看她勤快地張羅著服裝。愛看孩子充滿期待上學的表情,因為這樣,學校變成有磁力的磁場,樂在其中,不怕學習學不好。
但聽幾個家長抱怨,社團雖然有選項,卻是隨機分發,不少孩子被分配到與志向乖違的社團,悶悶不樂,情緒低落,社團成立的原意大損,不知學校是否有檢討改善的配套?
比如很多人報名參加籃球社,就多開幾個班,盡量滿足報名學生的需求,否則分發到不喜歡的社團,沒興趣的被強迫參加,弄壞了心情,也浪費了時間。
社團作為學習興趣選項的開端,多元適性發展應該從國中做起,邊試探,邊開發,邊誘導,讓孩子漸漸明白所長所愛,為爾後鋪路,走出人生的康莊大道。
張博智(高雄市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