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如果這不是過勞,什麼才是過勞?」醫勞盟昨天舉行會員大會,控訴醫院是醫護人員過勞的元兇,抗議政府縱容血汗醫院戕害醫護,醫師過勞的工傷不只一樁,要求立刻將醫護人員納入《勞基法》保障,否則五大科會變真空。
台灣醫療勞動正義與病人安全促進聯盟與勞工陣線、工傷協會等團體批評,住院醫師適用《勞基法》的時程一延再延,政府是在縱容血汗醫院戕害醫護,置病患安全於不顧。
醫勞盟理事長張志華以奇美醫院過勞醫師蔡伯羌,及過勞死實習醫師林彥廷的經歷為例說,最近半年已接獲五、六件受雇醫師工作過勞,導致腦溢血、心肌梗塞的「非死即傷」事件,若不改善醫護的勞動條件與環境,類似事件還會發生,最終受害的是病人及醫療品質。
蔡伯羌由妻子陪同出席,會中他只說了一句話「請大家努力工作,好好休息」,其餘時間只是睜大眼睛,看著蔡太太哽咽。
張志華說,內、外、婦、兒、急診等五大科住院醫師超時工作,經常過勞;最近有家醫院本來三個住院醫師輪值夜班,其中一人受不了離職後,只剩兩人一個月各輪值十五天,最後又離職一人,只剩一人要包辦三十天的夜班且白天也要上班,醫院卻不受約束。
他說,白色巨塔內的受雇醫師卻是被壓榨的弱勢,醫院如何排班,醫師只能接受;最後出事了,醫院卻說住院醫師不是醫院的受雇者,撇清責任,因此希望推動醫護加入《勞基法》,工時、職災才有保障,「已經講了十五年了」。
政大法律系助理教授林佳和表示,各國受雇醫師都適用勞動法,並擴大照顧仍是學生身分的實習醫師,這是一九七○年代的事;台灣的健保總額制度參考德國,德國醫師可透過教會、工會團體與醫院協商勞動條件,就算是緊急開刀而超時,每周總工時的限制仍與其他勞工一樣,台灣醫療與世界同步,但在照顧醫護勞動條件上卻落後四十年,「這不叫怠惰、不叫圖利,是什麼?」
醫勞盟表示,日前監察院糾正勞委會和衛福部對住院醫師納入《勞基法》未能積極處理,也糾舉教育部未保障實習醫學生權益及身心安全,政府應重視醫護的勞動安全問題,盡速將醫護納入勞基法,才是病人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