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樹的旅行】 一個自學家庭的生活故事

文與圖/李宜秋 |2013.09.15
2467觀看次
字級




李宜秋,目前在苗栗國立聯合大學,兼課生活美學及博物館課程,也是陪同孩子一起成長的自學家庭媽媽。

今年初與八歲女兒一起出版第二本書《芙芙剪紙花園.一位八歲女孩的剪紙故事》;2010年初出版第一本書《橘子妹妹》。──編按



十幾年前的新店山區因颱風而落難的一棵芭蕉樹,被人遺棄在垃圾桶旁,有一天早晨,芙芙的爸爸救起了這株小芭蕉並重新種植,沒想到它似乎感謝主人救命之恩,不僅活過來而且一年後努力爬上兩層樓的高度,然後每年不斷結出豐碩的果實。

十年前移居到鄉間,芭蕉樹也跟著搬家,山區常下雨,雨水打在芭蕉葉上,發出叮叮咚咚的聲音,成了極佳的窗景和樂音,常讓人想起白居易的詩〈夜雨〉:「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聲……」

兩年後,芭蕉樹如雨後春筍般繁衍成圓形的家族樹,非常壯碩可觀,每年讓我們有吃不完的香甜芭蕉,和賞不完的芭蕉樹風景;有時興致來時,還會採幾片芭蕉葉當起佐菜的碗盤,頗有自然風味,讓食物更秀色可餐;而女兒芙芙兩三歲時,則將芭蕉紅色堅實的花托充當玩具。

為了採食分享芭蕉,我和妹妹一起合作, 她幫我穩住椅子,我拿了一條繩子先將整串芭蕉綁在樹上,以防太重墜下,之後再拿一把菜刀慢慢割下一長串芭蕉。累累的泛著成熟韻味的色澤,令人興奮愉悅,開心的分享給朋友及鄰居。

有時也將芭蕉的小苗分送出去給別人種,社區裡有幾戶人家種了我們送的芭蕉樹,放眼望去,給生硬建築的房子憑添柔和而富有生氣的綠意; 而旺盛的長著累累果實的芭蕉,自然是美不勝收,而且頗有成就的滿足感(左圖)!

後院的芭蕉樹經歷數代的傳承,也見證女兒芙芙自出生到現在九歲的過程。雖然這期間搬了幾次家,但芭蕉樹都跟著我們搬遷旅行,而且不忘承載著它開花結果的使命。

去年秋天芭蕉樹又懷孕了,一個月後,許多淡綠色可愛的孩子悄然的從紅色大肚子露出來,我要求芙芙每天用相機觀察並記錄下芭蕉孩子成長的過程(右圖)。

芙芙在家自學,爸爸要芙芙去算算芭蕉的孩子有多少串,每串有多少條;芙芙數了有七串,每串有十五條;我突然靈機一動,要求和芙芙一起撿拾院子落下的樟樹枝一○五根,芙芙開心的撿拾樹枝並排列七排,我用加法及乘法告訴芙芙數學算法,芙芙開心的說有那麼多香蕉,成熟後一定要送給鄰居,在分配各家條數時,我們又要玩減法及除法的遊戲了。

接著,我們一起用十根樹枝玩排列組合,加一枝、減一枝或動一枝樹枝,居然可以排出幾十個字;想想結合生活周遭大自然的元素,除了環保節省外,還能讓孩子的觸感、嗅覺、視覺等肢體感官配合生命教育、字的學習,激發更多創造力。如果大家都能留意周遭環境並發現自然的素材,相信也是減少對土地傷害的生活方式。

種子的傳播力量是無遠弗屆,芭蕉的小苗自一處散播到許多不同的地方並開花結果;人也可以是一個種子,良善的種子開出的花朵,會散發出芬芳的氣味,也會傳播到許多地方,讓許多人可以受用並成為持續傳播的種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